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倪南杰
倪君奭
倪在田
倪垕
倪天隐
倪学究钜
倪宜子
倪容
倪小
倪岳
倪峻
倪巨
倪应渊
倪德元
倪思
倪承宽
倪承茂
倪抚
倪敬
倪文一
倪斯蕙
倪昱
倪本毅
倪梦龙
倪槐坡
倪济远
倪涛
倪濂
倪灿
倪瑞
精选古诗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元宫词(一百三首)
古诗名句
腊去馀寒犹不堪,东风羸马踏晴岚
雪开远漠峰千百,春漏疏林花两三
眼底物华频触兴,隔年诗债尚留惭
浮名岁岁长安道,何日归期马首南
燕台南望欲沾巾,万里青霄一客身
满眼飞云何处岭,数枝新柳异乡春
才名自愧居人后,岁月那堪到鬓频
情绕家山归未得,年年杯酒负花辰
查古诗
搜索
罗浮吟
作者:
韩上桂
朝代:
明
罗浮之先吾不知其所起,云是巨灵擘来神山至止。
百千万仞与天通,方岳佐命相对峙。
流传汉代入文史,洞天福地差可纪。
离奇远隔东南隅,七十二帝阙封畤。
曾上朱明绝顶来,丹霞缥缈见楼台。
东望旭日如毬跃,夜半咿喔天鸡骇。
罗浮之游亦壮哉,侧身天地形神开。
四百三十群峰叠,崩崖溃石激奔雷
。
上则金砂蕊珠相对结,下则水帘石洞常潆洄。
青鸟啁啾翔落梅,葛衣彩蝶轻徘徊。
登高见此长叹息,仰面星辰如可即。
恨无玉液洗心魂,愿向蓬莱生羽翼。
邝子乘牛杳何去,朱真采药不相识。
本为罗浮客,因作罗浮吟。
古松挂壁摧欲裂,阴林莽互苍云深。
梅花道者意有在,为我一曲鸣瑶琴。
几欲挟我石楼丹壑之上,侧听朱凤扬其音。
男儿意气须磊落,天地与我真不薄。
驾鸾鹤之雕舆,结烟霞之翠幕。
三山为我枕,金银为我阁。
宅傍名山不解游,又何必西历昆崙东寻岱岳。
诗句欣赏
MORE+
画堂松月夜窗虚,宴坐澄心一卷书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莫道画前元有易,静中天理亦森如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半亩琅玕出短墉,煖烟轻雾碧阴重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开门净扫苍苔坐,细叶萧萧引好风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戴雨含烟一径幽,每从长夏数追游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浓阴深处不知暑,秪觉凉风似水流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山骨移来带藓痕,层峦叠巘势飞翻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杏花坛里三春雨,疑是岩间一片云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气通霄汉润通泉,融结还从太古年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数点青螺云起处,散为霖雨遍山川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煖云无力趁东风,小圃芳菲一径通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若问人间真太极,便应携手看春红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参天乔木圣公家,应爱春风满圃花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还似濂溪窗外草,一般生意浩无涯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曲阜城中夫子墙,墙头老柏正苍苍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托根终古同元气,未许抡材作栋梁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根蟠厚地干参天,还合宫墙不记年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遥想杏坛传道日,唯应此木见三千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珍重当年太极翁,曾将道笔写清通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孔门自是传心者,还向方池看夏红
出处: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作者:
薛瑄
朝代:
明
百千万仞与天通,方岳佐命相对峙。
流传汉代入文史,洞天福地差可纪。
离奇远隔东南隅,七十二帝阙封畤。
曾上朱明绝顶来,丹霞缥缈见楼台。
东望旭日如毬跃,夜半咿喔天鸡骇。
罗浮之游亦壮哉,侧身天地形神开。
四百三十群峰叠,崩崖溃石激奔雷。
上则金砂蕊珠相对结,下则水帘石洞常潆洄。
青鸟啁啾翔落梅,葛衣彩蝶轻徘徊。
登高见此长叹息,仰面星辰如可即。
恨无玉液洗心魂,愿向蓬莱生羽翼。
邝子乘牛杳何去,朱真采药不相识。
本为罗浮客,因作罗浮吟。
古松挂壁摧欲裂,阴林莽互苍云深。
梅花道者意有在,为我一曲鸣瑶琴。
几欲挟我石楼丹壑之上,侧听朱凤扬其音。
男儿意气须磊落,天地与我真不薄。
驾鸾鹤之雕舆,结烟霞之翠幕。
三山为我枕,金银为我阁。
宅傍名山不解游,又何必西历昆崙东寻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