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曹龙树
曾三异
曾三聘
曾中思
曾中立
曾丰
曾习经
曾乾曜
曾从龙
曾仕鉴
曾伋
曾会
曾作霖
曾僖
曾僖乡人
曾允元
曾元澄
曾光斗
曾公亮
曾兴仁
曾兴宗
曾几
曾劭
曾华盖
曾协
曾原一
曾原郕
曾受益
曾君棐
曾咏
精选古诗
马铃姑娘六十矣岂可无诗
淦智老人九十七
追念伍禾三首
追念伍禾三首
追念伍禾三首
为鲁迅百岁诞辰而歌之题《狂人日记》
题鲁山小说人物
题鲁山小说人物
古诗名句
邻家贳酒颠成舞,白眼吹箫讵有声
细细西风扳叶坠,行行老雁躲人行
凭斯寄到君檐下,一寸风笺万吨云
翠压苔深旧径封,参商谁许偶相逢
崖边古木攀藤索,水下孤花隔涧风
入梦萝衣初见雨,惊枝鸟翮又随钟
栏杆十二今遥想,冷落依然绣阁空
几见农家卖嫩蓬,汗珠能碧脸能红
查古诗
搜索
有剖蛤蜊者满腹皆虫蛆再剖亦尔莫测其故余作歌示之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阎浮世界大海水,泡影光中化百族。
皮毛齿角及鳞介,下至有头若无足。
莫不含灵具至性,其中一一有佛慈。
佛慈众生无差别,佛相遍现亦如之。
应缘度生垂化迹,不争其类争其时。
迷人不解佛真性,敢向众生笺慧命。
鸾刀一启性命悲,一日不启馋难支。
弥天杀网张沙界,万劫相寻无尽期。
诸佛名为可悯者,以杀止杀应难化
。
殷勤摘叶付儿啼,方便菩提證刀下。
枯壳相中转法轮,俨然大士现化身。
河目珠眉光满月,璎珞伽黎妙入神。
竖儒不察其中义,只道形模偶相似。
肯信文殊累劫因,前身曾脱蛤蜊蜕。
云何馋腹竞啖吞,依然蜷壳食蛤蜊。
菩萨如来大悯伤,不示慈容示丑类。
双壳才开百蛆攒,细似牛毛簇似猬。
投之以水蠕蠕活,谛视良久生寒悸。
须臾更剖亦如斯,倾筐一掷沟与隧。
此段因缘讵偶然,我云是佛显教权。
众生业轻犹可度,一凛慈容信且坚。
辟如刽子逞刀手,见其父母刀亦捐。
迷人业重佛不转,枉教善巧行方便。
咽喉火起业生贪,夺其所夺业不现。
蚖蛔钻额蛆腐肠,对此何如尚敢尝。
翠盘有箸不能下,何用鸾刀重创伤。
罪性空时莫问果,佛佛圆明珠颗颗。
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
佛遍恒河沙界中,物物应与蛤蜊同。
乍然悲喜生畏抑,是物皆现圣慈容。
有如贪喙恣豪嚼,钵盂净饭亦生虫。
此是如来秘密藏,芥子须弥纳万象。
提出吹毛颔下刀,抉去空华目里障。
不然枯骨有何灵,猪齿白骨现佛形。
狞犬衔来不敢食,难道畜生不爱腥。
狗子有无佛性也,且扫涂抹几剡藤。
诗句欣赏
MORE+
孤舟载月远浦归,沙鸟惊飞鸥梦醒
出处: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披蓑老渔黄发多,鼓枻自唱沧浪歌
出处: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数声欸乃未终听,水深风急将奈何
出处: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青山倒衔半边日,江天鸟度烟光夕
出处: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霞缕牵丝百尺长,一竿袅袅秋风急
出处: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琉璃影滑波无痕,霓纶牛饵鱼不吞
出处: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白头贪醉懒归去,芦花香里开清樽
出处: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平阳五山高接天,朝暮吞吐多云烟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洪荒破后知几年,丹崖翠壁开金莲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太行远起势欲骞,峨峨万仞倚不偏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下视诸峰培塿然,中原巨镇雄且专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尧山特立可比肩,横截坤轴相牵联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幽崖砑砥留其巅,舜山罗列突在前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七窍下瞰穷深渊,至今疑有潜蛟眠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石室空洞堪夤缘,奇怪得非神斧镌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想初侧微躬力田,野人让畔同周旋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禹山正峙东南边,脉络直抵黄河壖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怀襄世远思古先,众流随浚归平川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九州安奠人民全,耕有桑麻居有廛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析城之山更蜿蜒,岩峦环拱城壁坚
出处:
题吉知事五山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皮毛齿角及鳞介,下至有头若无足。
莫不含灵具至性,其中一一有佛慈。
佛慈众生无差别,佛相遍现亦如之。
应缘度生垂化迹,不争其类争其时。
迷人不解佛真性,敢向众生笺慧命。
鸾刀一启性命悲,一日不启馋难支。
弥天杀网张沙界,万劫相寻无尽期。
诸佛名为可悯者,以杀止杀应难化。
殷勤摘叶付儿啼,方便菩提證刀下。
枯壳相中转法轮,俨然大士现化身。
河目珠眉光满月,璎珞伽黎妙入神。
竖儒不察其中义,只道形模偶相似。
肯信文殊累劫因,前身曾脱蛤蜊蜕。
云何馋腹竞啖吞,依然蜷壳食蛤蜊。
菩萨如来大悯伤,不示慈容示丑类。
双壳才开百蛆攒,细似牛毛簇似猬。
投之以水蠕蠕活,谛视良久生寒悸。
须臾更剖亦如斯,倾筐一掷沟与隧。
此段因缘讵偶然,我云是佛显教权。
众生业轻犹可度,一凛慈容信且坚。
辟如刽子逞刀手,见其父母刀亦捐。
迷人业重佛不转,枉教善巧行方便。
咽喉火起业生贪,夺其所夺业不现。
蚖蛔钻额蛆腐肠,对此何如尚敢尝。
翠盘有箸不能下,何用鸾刀重创伤。
罪性空时莫问果,佛佛圆明珠颗颗。
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
佛遍恒河沙界中,物物应与蛤蜊同。
乍然悲喜生畏抑,是物皆现圣慈容。
有如贪喙恣豪嚼,钵盂净饭亦生虫。
此是如来秘密藏,芥子须弥纳万象。
提出吹毛颔下刀,抉去空华目里障。
不然枯骨有何灵,猪齿白骨现佛形。
狞犬衔来不敢食,难道畜生不爱腥。
狗子有无佛性也,且扫涂抹几剡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