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唐勋
唐圭璋
唐培士
唐士耻
唐备
唐天麟
唐奎
唐姬
唐婉
唐子寿
唐子真
唐字
唐孙华
唐季度
唐季渊
唐守敬
唐守明
唐宙
唐寅
唐尧客
唐尧臣
唐年
唐广
唐庆云
唐应奎
唐庚
唐庠
唐廪
唐建中
唐异
精选古诗
梁州序
过彭城驿哭恒孙二首
过彭城驿哭恒孙二首
哭母舅二首
哭母舅二首
鲳鱼馈雪湖辱诗见贶依韵奉答
汪进之通判重庆堂次李西涯韵
和雪湖冬菊一首
古诗名句
何当又见亡羊路,春草萋萋客未还
坐对澄江静,垂纶自觞咏
凉风吹白波,菰蒲相掩映
高士不用名,眷言迹当迸
别时言不得,别后望空频
最苦三江棹,来分一社人
春风谁独坐,夜雨底相亲
累月无音耗,摇摇忆子真
查古诗
搜索
有剖蛤蜊者满腹皆虫蛆再剖亦尔莫测其故余作歌示之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阎浮世界大海水,泡影光中化百族。
皮毛齿角及鳞介,下至有头若无足。
莫不含灵具至性,其中一一有佛慈。
佛慈众生无差别,佛相遍现亦如之。
应缘度生垂化迹,不争其类争其时。
迷人不解佛真性,敢向众生笺慧命。
鸾刀一启性命悲,一日不启馋难支。
弥天杀网张沙界,万劫相寻无尽期。
诸佛名为可悯者,以杀止杀应难化。
殷勤摘叶付儿啼,方便菩提證刀下。
枯壳相中转法轮,俨然大士现化身。
河目珠眉光满月,璎珞伽黎妙入神。
竖儒不察其中义,只道形模偶相似。
肯信文殊累劫因,前身曾脱蛤蜊蜕。
云何馋腹竞啖吞,依然蜷壳食蛤蜊。
菩萨如来大悯伤,不示慈容示丑类。
双壳才开百蛆攒,细似牛毛簇似猬。
投之以水蠕蠕活,谛视良久生寒悸。
须臾更剖亦如斯,倾筐一掷沟与隧。
此段因缘讵偶然,我云是佛显教权。
众生业轻犹可度,一凛慈容信且坚。
辟如刽子逞刀手,见其父母刀亦捐。
迷人业重佛不转,枉教善巧行方便。
咽喉火起业生贪,夺其所夺业不现。
蚖蛔钻额蛆腐肠,对此何如尚敢尝
。
翠盘有箸不能下,何用鸾刀重创伤。
罪性空时莫问果,佛佛圆明珠颗颗。
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
佛遍恒河沙界中,物物应与蛤蜊同。
乍然悲喜生畏抑,是物皆现圣慈容。
有如贪喙恣豪嚼,钵盂净饭亦生虫。
此是如来秘密藏,芥子须弥纳万象。
提出吹毛颔下刀,抉去空华目里障。
不然枯骨有何灵,猪齿白骨现佛形。
狞犬衔来不敢食,难道畜生不爱腥。
狗子有无佛性也,且扫涂抹几剡藤。
诗句欣赏
MORE+
飞去飞来大树傍,蹴枝啄花何飘飏
出处:
桃花行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柔条密蕾不自防,轻盈历乱牵我肠
出处:
桃花行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愿言千载无相忘,欢乐秾华殊未央
出处:
桃花行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碧云千顷浪光紫,古坛夜傍老蛟语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仙人手把赤珊瑚,徙倚空濛阅千古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怀中一匕大飞丸,日月在掌天在肩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戏海更闻有神物,登坛早晚飞天门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青天秀出神仙窟,帝遣巨灵擘山骨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嶙峋陡立万仞馀,隐映云霄倚天日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有时变化含风雷,从龙一洒春霖开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泽尽苍生谢天子,乘风万里归蓬莱
出处:
寿叶台山太师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千秋女仪几堪数,我闻鸿妻与邹姥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当时梁子孟者夫,贤声不尽留今古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天生懿妇如哲士,一发再发岂常武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无乃乾坤积清淑,是有触之孙与祖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既发既寿亦既昌,世间乃有潘郎母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潘郎累世并词杰,綵笔落落淩春雪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万片虹霓口自呼,八极风云手堪掇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肮脏论交天地间,群雄倾盖相追扳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精华忽复孕其子,朗朗潘郎行玉山
出处:
寿潘仲载母麦孺人八十一初度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皮毛齿角及鳞介,下至有头若无足。
莫不含灵具至性,其中一一有佛慈。
佛慈众生无差别,佛相遍现亦如之。
应缘度生垂化迹,不争其类争其时。
迷人不解佛真性,敢向众生笺慧命。
鸾刀一启性命悲,一日不启馋难支。
弥天杀网张沙界,万劫相寻无尽期。
诸佛名为可悯者,以杀止杀应难化。
殷勤摘叶付儿啼,方便菩提證刀下。
枯壳相中转法轮,俨然大士现化身。
河目珠眉光满月,璎珞伽黎妙入神。
竖儒不察其中义,只道形模偶相似。
肯信文殊累劫因,前身曾脱蛤蜊蜕。
云何馋腹竞啖吞,依然蜷壳食蛤蜊。
菩萨如来大悯伤,不示慈容示丑类。
双壳才开百蛆攒,细似牛毛簇似猬。
投之以水蠕蠕活,谛视良久生寒悸。
须臾更剖亦如斯,倾筐一掷沟与隧。
此段因缘讵偶然,我云是佛显教权。
众生业轻犹可度,一凛慈容信且坚。
辟如刽子逞刀手,见其父母刀亦捐。
迷人业重佛不转,枉教善巧行方便。
咽喉火起业生贪,夺其所夺业不现。
蚖蛔钻额蛆腐肠,对此何如尚敢尝。
翠盘有箸不能下,何用鸾刀重创伤。
罪性空时莫问果,佛佛圆明珠颗颗。
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
佛遍恒河沙界中,物物应与蛤蜊同。
乍然悲喜生畏抑,是物皆现圣慈容。
有如贪喙恣豪嚼,钵盂净饭亦生虫。
此是如来秘密藏,芥子须弥纳万象。
提出吹毛颔下刀,抉去空华目里障。
不然枯骨有何灵,猪齿白骨现佛形。
狞犬衔来不敢食,难道畜生不爱腥。
狗子有无佛性也,且扫涂抹几剡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