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冯熙载
冯珧
冯班
冯琦
冯璜
冯璧
冯畹
冯登府
冯相芬
冯祖昌
冯祖辉
冯秀莹
冯端荣
冯纯
冯绍京
冯继科
冯翁
冯翼
冯脩之
冯至
冯舒
冯著
冯行己
冯行贤
冯衮
冯袖然
冯观国
冯誉驹
冯誉骢
冯誉骥
精选古诗
高光州孤山精舍
荅龚茂才
毛封君
和吴太常南楼烟雨之作
送周给事还朝
送周给事还朝
送劳少参提学蜀中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古诗名句
空惭守穷庐,悲风绕松楸
羹墙恍若见,欲觅无踪由
收泪事明主,矮屋邻清浏
寸禄弗及养,徒抱瞻云愁
不如反哺鸟,此恨何时休
为予发长叹,我心思悠悠
老街有五老,总角共交游
动别经多载,相看尽白头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新秋望乡处,无奈白云迷
出处:
梦还京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忆昔当残腊,还家雪正飞
出处:
忆父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三年无一字,不忍见鸿归
出处:
忆父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花落空萦恨,莺啼更助哀
出处:
伤长姊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芳魂似流水,一去不重回
出处:
伤长姊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凭阑一望白云重,松竹萧森裛露浓
出处:
登楼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树外连漓流不断,依稀如听秣陵钟
出处:
登楼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镂花雕叶百般新,巧手分明遂夺真
出处:
戏诸姊作假花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自是深闺无定鉴,金钱输与弄虚人
出处:
戏诸姊作假花
作者:
周洁
朝代:
明
夫重封侯妾爱轻,漫欹琥珀恋寒更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游魂自苦人何在,芳草无言路不明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仿佛玉关伤旧别,徘徊油幕订新盟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梦回檐马迎风处,犹是沙场剑戟声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屈尽纤纤销尽眉,广宁消息竟迟迟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十年笑语灯前事,千里关山枕上期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萱草既零堂北雨,梅花将发岭南枝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青春尽伴寒更老,再莫相逢日落时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秋雨丝丝秋夜凉,新愁还比旧愁长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落花落叶和灯落,荒陇荒云并岁荒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白昼想君歌《白苎》,黄昏愁妾梦黄梁
出处:
秋闺梦戍诗
作者:
马氏女(虎关
朝代:
明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