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王其
王其元
王典
王养端
王再咸
王冕
王冲
王冷斋
王凝之
王凤娴
王凤文
王凤池
王凤翀
王凤翎
王凤翔
王凤雏
王分攴
王则修
王刚中
王初
王初桐
王利宾
王勃
王勔
王化基
王化龙
王十朋
王千秋
王升之
王午
精选古诗
长歌和震宇
芙蓉仙洞行
楼顶桂花盛开茕立孤赏诗以纪
重访汉旺地震遗址
次韵答疏影弟
宿苍山饭店
己丑长夏送啃轩先生之滇
晓次绵州罗浮山温泉酒店
古诗名句
一襟愁思鸰原晚,赖尔相从桂树阴
南国干戈积九年,四年相别最相怜
病看菱叶疑非我,饥啖松花似得仙
青鸟谩期春后到,白云不扫夜深眠
故人半在无消息,读罢君书倍怆然
几何岁月头今白,况复乱离生事难
千里雁声云外断,一春花事雨中残
长年寄食貂裘敝,独夜悲歌灯火寒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崔嵬千仞冈,上有孤生桐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凡禽不敢过,威凤日相从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高标本虚心,至和含其中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采之献清庙,雅奏谐黄钟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时无子期侣,空山饱霜风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自分沟中断,行为爨下充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幸逢蔡中郎,得登君子宫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愿言承左右,备君燕閒供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养君中和性,庶以效微躬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志士怀当世,众人谋一身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志士惧来日,众人惜今晨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讵知当世安,未为一身贫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盖棺苟遗臭,生前奚足珍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所以首阳薇,万古扶彝伦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不见上蔡吠,瞥眼成烟尘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少陵真人豪,稷契心自许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周遭澒洞间,百折水东注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短褐才掩胫,破庐不蔽雨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犹轸当时忧,不暇一身诉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心期万广厦,大庇寒士聚
出处:
拟李白古风
作者:
李坚(贞夫
朝代:
明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