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丁宥
丁察院
丁尧臣
丁居信
丁居晦
丁岳
丁师正
丁带
丁廷烺
丁开
丁彦和
丁必捷
丁思孔
丁恒
丁惟
丁执礼
丁持正
丁敏
丁敬
丁文瑗
丁无悔
丁日昌
丁时显
丁明登
丁易东
丁曰健
丁木
丁棠发
丁棱
丁榕
精选古诗
白云洞呈韦曾诸君
次韵留别陈徵君
石门上洞为崔孝廉子玉作
次钟侍御游海珠见怀韵
步月风幡湖上有怀叶男兆中丞
留别诸子
初至邵武
送民部谭衡阳还朝
古诗名句
收将奇景,都付诗篇
爱草如茵,松如葆,竹如椽
罨画渔庄,临水几家茅屋
负苍岩、居皆聚族
黄山蚕熟
青山鱼足
个中人、生涯不俗
黄昏收网,门对一川平渌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行程烟火蛮中市,候馆旌旗岭外军
出处:
送张黄门经两广盘粮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青琐再登知隔岁,皂囊频达九重闻
出处:
送张黄门经两广盘粮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老手栽莲不众同,绕阑栽药未论功
出处:
请杨贮春太医为栽盆莲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凭君为致西湖种,添我山棚十丈红
出处:
请杨贮春太医为栽盆莲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遥祝南山启寿徵,木公金母庆相仍
出处:
胡氏二亲南山遥祝卷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酡颜拍拍春同上,短发萧萧雪半增
出处:
胡氏二亲南山遥祝卷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汉历一周开鹤算,禹门三级待蛟腾
出处:
胡氏二亲南山遥祝卷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旧家欢动零陵郭,绮席松醪尽几升
出处:
胡氏二亲南山遥祝卷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东风吹柳拂征车,感激恩生谒告馀
出处:
送马少卿宗勉谒告归常熟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几日从班虚禁苑,一宵归梦绕丘庐
出处:
送马少卿宗勉谒告归常熟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碑当有道铭谁撰,诰出颜公手自书
出处:
送马少卿宗勉谒告归常熟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暂去即来天子诏,不劳相念托双鱼
出处:
送马少卿宗勉谒告归常熟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老人有家住吴中,白发被领双颧红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南华一卷常在手,富贵过眼惊尘空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古樗绕舍青童童,婆娑尽日心神融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大株拥肿小拳曲,斧斤自庆逃轮工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爨焦久惜吴山桐,霜落亦任吴江枫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老人与樗两相契,全身绰有庄周风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儿郎秀出芳桂丛,肯构独建诗书功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栋梁之需固在此,致身已到明光宫
出处:
樗老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