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周在
周在延
周在建
周在浚
周在镐
周圻
周坦
周垕
周墀
周士俊
周士彬
周士清
周士登
周士皇
周士键
周处
周复俊
周大枢
周天佐
周天度
周天球
周天藻
周天麟
周姗姗
周子义
周子显
周子良
周子谅
周子雍
周存
精选古诗
宿遂初园
别春
贫士叹
白发叹
题渊明归去来图
题渊明归去来图
题渊明归去来图
题渊明归去来图
古诗名句
五云梦阔蓬瀛
千山脉断瑶京
藻艳新披缃帙,典型犹数嘉荣
马上墙头未易酬
倾城容易一凝眸
柳花风里倦帘钩
皓腕不胜金斗重,瑶房肯为玉清留
新来王粲怕登楼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卜邻今几年,此别间黄泉
出处:
送邻人葬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洒泪临长道,招魂若个边
出处:
送邻人葬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夜台春寂寂,蒿里树芊芊
出处:
送邻人葬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归路东城晚,谁家思管弦
出处:
送邻人葬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落日东湖里,相携著綵舟
出处:
四月东湖泛舟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澄明怜水物,浩荡狎沙鸥
出处:
四月东湖泛舟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载妓从歌舞,飞觞任去留
出处:
四月东湖泛舟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绿荷深处月,流影上沧洲
出处:
四月东湖泛舟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翠微行渐远,去去入城扉
出处:
山人入城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断续人烟近,荒凉故旧稀
出处:
山人入城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市廛沾草屦,官柳拂荷衣
出处:
山人入城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惟有空濛水,东流无是非
出处:
山人入城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湖上雨新晴,相将著屦行
出处:
久雨后湖堤散步偕三同志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葛衣沾野色,纨扇引波声
出处:
久雨后湖堤散步偕三同志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吟响鱼皆听,机忘鸟不惊
出处:
久雨后湖堤散步偕三同志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隔林村路晚,归兴月初明
出处:
久雨后湖堤散步偕三同志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林幽行避暑,藤叶昼阴阴
出处:
避暑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地僻无行客,山深独抱琴
出处:
避暑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白云时在屦,流水始知音
出处:
避暑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寄语尘中者,同来共息心
出处:
避暑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