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三于真人
三兴居士
三娘
三学诸生
三宝柱
三朵花
三槐
三茅吴真人
上元夫人
上官仪
上官仲恭
上官凝
上官周
上官均
上官婉儿
上官彝
上官彦宗
上官涣酉
上官琪园
上官祐
上官统
上官良史
上官藻
上官辰
上官道人
上崇
上思
上慧
上映
上清真人
精选古诗
蓉城招饮感赋四首
蓉城招饮感赋四首
蓉城招饮感赋四首
蓉城招饮感赋四首
寄怀益初姻伯
敬祈民老前辈教正二首
敬祈民老前辈教正二首
谢刘老邀约往留园赏菊,并招饮新丰饭店
古诗名句
岷江浩浩浮元气,剑阁石门相向起
锦官城中春意动,玉户金缸艳桃李
郫筒沽取不费钱,醉唱巴渝满山市
比屋繁华渐非昔,帝遣词臣振纲纪
王夫子,起邹鲁,黼黻心胸炳如虎
弱冠排门见毛质,石室兰台奉明主
手持彤琯耀日月,口授丹书动雷雨
迩来暂辍承明直,紫绶金章莅兹土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纺绩江南,躬耕谷口
出处:
赠徐郎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庭中三径,门前五柳
出处:
赠徐郎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子若弹冠,余当结绶
出处:
赠徐郎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阊阖下重关,丹墀吐明月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秋气城中冷,秋砧城外发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浮声绕雀台,飘响度龙阙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宛转何藏摧,当从上路来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藏摧意未已,定自乘轩里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乘轩尽世家,佳丽似朝霞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圆珰耳上照,方绣领间斜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衣薰百和屑,鬓插九枝花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昨暮庭槐落,今朝罗绮薄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拂席卷鸳鸯,开幔舒龟鹤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金波正容与,玉步依砧杵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红袖往还萦,素腕参差举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徒闻不得见,独夜空愁伫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独夜何穷极,怀之在心恻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阶垂玉衡露,庭舞相风翼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沥滴流星辉,灿烂长河色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三冬诚足用,五日无粮食
出处: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作者:
费昶
朝代:
南北朝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