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元晖业
元晟
元晦
元桂
元氏
元淮
元淳
元溥
元濲
元瀚
元熙
元璟
元璧
元础
元祚
元积中
元稹
元章
元端
元简
元结
元绛
元美
元老
元耆宁
元茂
元行恭
元诩
元载
元遗山
精选古诗
宿厓门
拜三忠祠
寿大云监院睹者五十一
贺雷峰新监院见公
刘昆玉从关中来觅其伯祖同庵客生遗榇因得皈予座下别归诗以送之
寄答足两
送程大匡归庐陵
寿丘太史曙戒
古诗名句
离骚比兴诸香草,不见三香入楚词
莫是岁寒将自异,众芳芜秽不同时
白雪相将一尺深,碧油窗合夜沈沈
党家更有人如玉,犹道春寒入绣衾
在在溪湾尽晒罾,暮天秋水碧澄澄
几家渔舍云深处,红树寒山路惯登
文光万丈照丹溪,爱尔慈乌夜夜啼
父有遗经能教子,草堂犹在此溪西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窘然坐台署,日盻趋晨朝
出处:
问林同寅季聪疾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得书知未能,怅然心旌摇
出处:
问林同寅季聪疾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宣尼且谨疾,烦君益珍调
出处:
问林同寅季聪疾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旸谷升朝曦,灵岩发晴光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峦峰削金碧,林木流葱苍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延晖入琳宫,影落浮图长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孝子葵藿心,倾向亦皇皇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巨浸不可测,群山绕其浔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夜深上圆景,天水光相侵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风帆照远近,沙鸟明浮沈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彻底年年清,照见哀哀心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山寺延倒景,烟霏坐来深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残红敛杰阁,浮翠迷遥林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归鸟晻霭中,高塔亦阴阴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瞑色欺泪眼,犹闻钟磬音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山川有佳气,飞飞满穹窿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变态既靡常,间色亦匪同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随时作霖雨,赞此化育功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凝睇不可休,疑亲在云中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天平带晴岚,苍翠弥峦冈
出处:
陈缉熙修撰先陇十咏
作者:
韩雍
朝代:
明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