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张宣明
张宪
张宪和
张宪武
张宫
张宰
张家玉
张家珍
张家矩
张家鼎
张家鼒
张宸
张少博
张尔岐
张尔庚
张尔旦
张尔田
张尚
张尚瑗
张尚絅
张尧同
张尧辅
张居正
张履
张履信
张履庆
张屯
张岐
张岱
张岳
精选古诗
游寺寄统有宗集仲祥
喜总戎班师
吕氏水石居
江堤晚眺
晚思
涉溪
光霁堂
玉盘骊珠
古诗名句
云归巫峡秋风白,雁去衡阳清泪红
回首不知流水杳,出门大笑蹑飞虹
灵山一会未渠央,沧海时然睨醉乡
自此心香讵可得,孰何诗酒傥毋忘
世风瞻顾犹千变,名剑梭巡更八荒
思舜郁陶言不得,且教随喜鬯流香
斗柄回寅兀底便,春风渡我下云骈
几时把酒邀明月,无处怀山任杜鹃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几日栖东屿,昔林今若何
出处:
闻李公寓郊园寄赠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主人能醉客,世事且狂歌
出处:
闻李公寓郊园寄赠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黄鸟晴吟竹,红蕖晚出波
出处:
闻李公寓郊园寄赠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自怜门士末,眠病阻呜珂
出处:
闻李公寓郊园寄赠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古县垂新柳,独吟酬好春
出处:
答殷伊阳见寄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琴清山在眼,花碧酒随人
出处:
答殷伊阳见寄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柰此河阳少,曾于汉署亲
出处:
答殷伊阳见寄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邮筒定不惜,有句念沉沦
出处:
答殷伊阳见寄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自枉去年札,约为嵩少行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梦常飞洛水,诗屡到伊城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萝殿王乔舄,花台子晋笙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君行奋双翮,吾此学长生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可怪伊阳尹,冬来不寄诗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从怀白雪调,况逼暮云时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日落山城黑,风鸣邑树悲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身危属抚字,为尔一凄其
出处:
寄殷伊阳二首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只期横直上,岂料戢鳞归
出处:
送鲍生下第南归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抱玉终难掩,投珠安所希
出处:
送鲍生下第南归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秋风吹独马,落日照征衣
出处:
送鲍生下第南归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南到江亭上,还瞻北雁飞
出处:
送鲍生下第南归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