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吕希彦
吕希纯
吕干云
吕庄颐
吕延嗣
吕当
吕徽之
吕志伊
吕思勉
吕思诚
吕恒
吕惠卿
吕惠如
吕愿中
吕成家
吕承娧
吕承婍
吕拭
吕敏
吕敞
吕敦礼
吕文仲
吕文老
吕时臣
吕昌明
吕本中
吕权
吕某
吕梡
吕楠于
精选古诗
瀼上
题菊
渔村夜咏
同盛中丞宿惠山松风阁二首
同盛中丞宿惠山松风阁二首
林堂读书
枯荷鹡鸰图
苏子游赤壁图
古诗名句
南雍北监无我分,来看钱塘八月潮
西学未闻中学废,能通胡语即天骄
湖上忽逢大小戴,襟怀磊落笔緃横
叶张墨阵鹅堪换,同缔芝兰文字盟
襆被从师沪海滨,欲求新学作新民
知难行亦未尝易,自愧材非革命人
西京弟子有师法,东京游士无定师
栖栖遑遑四寒暑,朽木不雕成支离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
诗句欣赏
MORE+
园丁荷锄去,荒草没篱根
出处:
秋日寓唐子承秘书西园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南山当面立,晨暮洗心言
出处:
秋日寓唐子承秘书西园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白面襄阳儿,素腕大堤女
出处:
大堤曲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何必芍药赠,日动心相许
出处:
大堤曲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骝马青丝缰,楼高独延伫
出处:
大堤曲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女萝附松枝,嬿婉东风里
出处:
大堤曲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愿为双鸳鸯,泛泛碧池水
出处:
大堤曲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襄阳白面儿,惯唱铜踶歌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汉水东流去,英雄可柰何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羊公石尚在,岘山高嵯峨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不见孟夫子,谁传妙句多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习池清且浅,双鲤跃春波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山风吹幅巾,照影何婆娑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登临前后事,水鉴色象过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吾将寻鹿门,披云巢松萝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下掬石上泉,茹芝消沉痾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丹砂多误人,素心望匪他
出处:
襄阳怀古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洞庭南望草萋萋,江青枫□楚客悲
出处:
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何处思君心最切,雁回峰下寄书时
出处:
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百战曾收海上功,归来十载半成翁
出处:
赠荆门州卢晋山刺史
作者:
宋登春
朝代:
明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