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何行
何西泰
何诚孺
何诞
何调元
何谦
何贞立
何贯曾
何贲
何赞
何转书
何进修
何逊
何逢僖
何道生
何邻泉
何郯
何金江
何钟英
何铸
何锄翁
何锡汝
何镐
何长瑜
何震彝
何霟
何颉之
何频瑜
何颖
何香凝
精选古诗
送离欲足两广慈乞食东江兼柬陈康叔王园长
清明
袁特丘送澹归入山
怀剩人弟沈阳
送商丘伯侯若孩二首
送商丘伯侯若孩二首
中秋同诸子坐月
送止言澹归先入匡山
古诗名句
怪千年遗恨,都归今夕
惜取眼前如此耳,欲图物外应难必
又多情、雪夜寄相思,梅花白
落红都作啼鹃泪,一片涟漪
唤醒归期
春去人间苦是非
江头遍撒千愁种,隔岁应肥
好自扶持
查古诗
搜索
夏日同傅明府诸君饮光禄王公飞云洞
作者:
欧必元
朝代:
明
郭外园池小有天,朱明洞口相延连。
藏真借问谁者是,主人高卧何倏然。
自从上书不得志,拂衣归弄五湖烟。
凿泉通径植花竹,结砌诛茅覆短屋。
芙蕖万朵映垂杨,海鸟双飞惊槛鹿。
池中命酒汎渔舠,径里呼童秇杞菊。
风物那堪减辋川,忘机亦自藏愚谷。
别有幽林小洞居,主人于此长读书。
竹深径密来人少,风静丛阴暑气除。
百花争覆池边石,独鹤閒窥竹下厨。
同游半是烟霞客,载酒疑过扬子宅。
谭宜松外麈尾悬,棋爱花间子声落。
箫管林中送晚风,尊醪池上邀新月,纤纤似画远山眉。
荡漾波光自浮没,酒徒余本是高阳,曾结词林侠客场
。
家无儋石尊常满,箧有诗篇兴未量。
似闻高会追趋地,短帽轻衣效楚狂。
有时挥麈谭名理,有时拔剑飏风起。
骂坐宁教俗客容,攒眉应为浇磈礧。
胸中感慨不能平,国事仓皇空复尔。
平生不入五侯门,今日为君饮醇醴。
欲颂湘潭渔父歌,主人不是终岩阿。
欲咏南山白石调,时逢尧舜岂蹉跎。
为君挥毫赋长句,百罚莫惜朱颜酡。
昔贤文物俱消尽,今日风流亦永和。
诗句欣赏
MORE+
文章被服人尚爱,况乃吐纳生神奇
出处:
罗浮胡蝶歌送屈翁山之金陵同梁芝五陈元孝席上赋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送君凤皇台畔去,去去逍遥君自知
出处:
罗浮胡蝶歌送屈翁山之金陵同梁芝五陈元孝席上赋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江城飞雨烟濛濛,主人劝我杯酒浓
出处:
醉中吟寄内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绿槐雨滴白鹇饮,蜜酒藤床醉即寝
出处:
醉中吟寄内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山妻生日身在城,白头相重千金轻
出处:
醉中吟寄内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醉中笑看侏儒饱,犹有东方割炙情
出处:
醉中吟寄内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青天迷白雁,沧海潜鲤鱼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鱼雁不堪使,使鸽飞飞行作奴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飞奴何事事寄书,山盘水曲云路长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相思不见愁参商,吾不能如比翼共翱翔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飞奴飞奴使尔腾空觅路冲苍茫,征云片片晴景光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鸟坠高枝影入塘,雕鹗屏迹鹰鹯藏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系铃播远声如璜,千里不聚三月粮,为君缄情致八行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岂免阴霾昏复黑,金眸独辨遥林色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高愁鸷搏低愁弋,得归始见辛勤力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飞奴飞奴凤则尔之主,何必能言似鹦鹉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且歌作书与鲂鱮,周公鸱鸮,迨未阴雨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曲江海燕,谢彼林甫,吾闻飞奴之名曲江取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去国难忘求友生,山川间绝离情苦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古今同一时,千里如一家
出处:
飞奴行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藏真借问谁者是,主人高卧何倏然。
自从上书不得志,拂衣归弄五湖烟。
凿泉通径植花竹,结砌诛茅覆短屋。
芙蕖万朵映垂杨,海鸟双飞惊槛鹿。
池中命酒汎渔舠,径里呼童秇杞菊。
风物那堪减辋川,忘机亦自藏愚谷。
别有幽林小洞居,主人于此长读书。
竹深径密来人少,风静丛阴暑气除。
百花争覆池边石,独鹤閒窥竹下厨。
同游半是烟霞客,载酒疑过扬子宅。
谭宜松外麈尾悬,棋爱花间子声落。
箫管林中送晚风,尊醪池上邀新月,纤纤似画远山眉。
荡漾波光自浮没,酒徒余本是高阳,曾结词林侠客场。
家无儋石尊常满,箧有诗篇兴未量。
似闻高会追趋地,短帽轻衣效楚狂。
有时挥麈谭名理,有时拔剑飏风起。
骂坐宁教俗客容,攒眉应为浇磈礧。
胸中感慨不能平,国事仓皇空复尔。
平生不入五侯门,今日为君饮醇醴。
欲颂湘潭渔父歌,主人不是终岩阿。
欲咏南山白石调,时逢尧舜岂蹉跎。
为君挥毫赋长句,百罚莫惜朱颜酡。
昔贤文物俱消尽,今日风流亦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