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盛大士
盛大谟
盛奇
盛子充
盛师仲
盛度
盛彧
盛彪
盛徵玙
盛文韶
盛时泰
盛旷
盛明远
盛昱
盛景年
盛松坡
盛枫
盛某
盛次仲
盛氏(盛进士女
盛烈
盛熙明
盛璲
盛百二
盛端明
盛符升
盛箴
盛贞一
盛辛
盛远
精选古诗
花鸟图二首
竹为玄靖僧赋
题画
题兰
题竹
送僧还邵武
寄职方刘时雍同寮
东坡墨竹为陈耻庵题
古诗名句
睽违赤舄已三年,伫听黄麻早晚宣
抗疏匡衡吾道重,明经张禹主恩偏
衮龙近接星辰上,翰藻常题日月边
公等论思边鄙事,可容李广卧蓝田
壶觞新岁倍含情,却喜青山最近城
草冻经台方起色,冰消剑壑不闻声
客从楚国携春雪,妓按梁州送早莺
莫讶频游题字少,古来吏隐本无名
查古诗
搜索
自叹
作者:
叶琼
朝代:
明
自叹人生世,有子世代昌。
子壮撑门户,和睦贵淳良。
我家亦有子,有子反相伤。
外人道名好,实未得其详。
大儿若犬豕,三男似虎狼。
忤逆无父母,认利作爹娘。
剜我心头肉,医我眼前疮。
骄媳侈言说,首饰置田庄。
痴儿不省事,听信妻言章。
怨我无业分,骂我穷鬼像。
也曾养育汝,长大娶妻房。
如何枕边说,亲甜胜蜜糖。
嫌弃双亲陋,对犬叱姑嫜。
三兄和两弟,日夜斗阋墙
。
见利不顾理,担棍又持枪。
兄称兄本事,弟说弟高强。
手足恩情断,水火各参商。
桓公杀子纠,怀剑腹中藏。
反言詈父母,瞪目骂高堂。
借得男银使,利息倍乡邦。
借得男谷食,立取稻登场。
说尽长和短,全无把耳装。
有此忤逆子,不如做和尚。
欲与外人讲,犹恐丑外扬。
受尽许多气,填塞满胸膛。
为完儿女债,因少岁月粮。
衣食虽分定,饥饿不可当。
老妻夜聒耳,我亦泪汪洋。
路远不能行,抱病在高床。
诸儿各自计,逐利奔走忙。
有儿无饮食,难同犬马养。
有儿总不顾,恨父早不亡。
生前尚如此,死后枉烧香。
汝亦为人父,生子照汝样。
天道岂无知,雷霆烨烨光。
我今老又病,何须命更长。
年衰皮骨弱,日夜厌糟糠。
几度思量苦,一思一断肠。
此恨归阴府,定当诉阎王。
人孰无父母,谅不出空桑。
父母虽贫陋,天恩不可忘。
急难需兄弟,逊让些何妨。
寄语人间子,慎勿乖彝常。
诗句欣赏
MORE+
彤墀未捧千年日,紫殿先传五色云
出处:
寄朱可大进士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出处:
寄朱可大进士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酬知莫问冯驩铗,片片霜华落斗文
出处:
寄朱可大进士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郡阁冥冥雾雨开,蓬瀛遥望气雄哉
出处:
登临安镇海楼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千樯昼挟潮声下,万树晴飘海色来
出处:
登临安镇海楼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策石旧传秦帝辇,还乡初见越王台
出处:
登临安镇海楼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高歌且遂乘桴客,莫问安期早晚回
出处:
登临安镇海楼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论文曾驻木兰舠,按部长怀使者劳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岂谓青衿还绛帐,尚从黄绶问绨袍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书传大禹千秋穴,赋涌灵胥八月涛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不是輶轩频顾盼,桐君山色为谁高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双鸿迢递问柴荆,片鹢犹思下婺城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祗愧烟霄勤物色,能从湖海擅时名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遗音空谷闻三叹,大乐明堂重九成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莫向云泥论出处,乾坤何地不堪盟
出处:
苏君禹观察抵武林以手札诗扇附李参知见寄且劝驾北上意甚惓惓感事赋答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锦瑟沈沈夜未阑,胡床明月坐来寒
出处:
仲秋北上次武林谒大中丞滕师招饮赋谢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抽毫久愧门人籍,伏剑重登国士坛
出处:
仲秋北上次武林谒大中丞滕师招饮赋谢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一壑龙门怀豹隐,千山燕阙话鹏抟
出处:
仲秋北上次武林谒大中丞滕师招饮赋谢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青帆咫尺临安路,踯躅河桥去住难
出处:
仲秋北上次武林谒大中丞滕师招饮赋谢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十年云水断风尘,一为酬知谢隐沦
出处:
中丞滕公遣人舟传送渡江赋谢一律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子壮撑门户,和睦贵淳良。
我家亦有子,有子反相伤。
外人道名好,实未得其详。
大儿若犬豕,三男似虎狼。
忤逆无父母,认利作爹娘。
剜我心头肉,医我眼前疮。
骄媳侈言说,首饰置田庄。
痴儿不省事,听信妻言章。
怨我无业分,骂我穷鬼像。
也曾养育汝,长大娶妻房。
如何枕边说,亲甜胜蜜糖。
嫌弃双亲陋,对犬叱姑嫜。
三兄和两弟,日夜斗阋墙。
见利不顾理,担棍又持枪。
兄称兄本事,弟说弟高强。
手足恩情断,水火各参商。
桓公杀子纠,怀剑腹中藏。
反言詈父母,瞪目骂高堂。
借得男银使,利息倍乡邦。
借得男谷食,立取稻登场。
说尽长和短,全无把耳装。
有此忤逆子,不如做和尚。
欲与外人讲,犹恐丑外扬。
受尽许多气,填塞满胸膛。
为完儿女债,因少岁月粮。
衣食虽分定,饥饿不可当。
老妻夜聒耳,我亦泪汪洋。
路远不能行,抱病在高床。
诸儿各自计,逐利奔走忙。
有儿无饮食,难同犬马养。
有儿总不顾,恨父早不亡。
生前尚如此,死后枉烧香。
汝亦为人父,生子照汝样。
天道岂无知,雷霆烨烨光。
我今老又病,何须命更长。
年衰皮骨弱,日夜厌糟糠。
几度思量苦,一思一断肠。
此恨归阴府,定当诉阎王。
人孰无父母,谅不出空桑。
父母虽贫陋,天恩不可忘。
急难需兄弟,逊让些何妨。
寄语人间子,慎勿乖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