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王庭诏
王庵僧
王庶
王康琚
王廉清
王廓
王廙
王延
王延年
王延彬
王延禧
王延轨
王延陵
王廷享
王廷佐
王廷圭
王廷干
王廷璧
王廷相
王廷翰
王廷范
王廷陈
王廷魁
王廷鼎
王建
王建常
王建忠
王建极
王建衡
王开平
精选古诗
题画
赋得凤台烟树送客
寄金文鼎
寄医士蔡足林
寄盛子勉
寄马谷中
寄苏性初
寄沈公济
古诗名句
传闻不足信,托意不足凭
窊隆偶尔如花形,便谓此山缘此名
我来觅胜胜已盈,谁真谁伪何须征
世间图谋多耳听,未如吾眼真搜冥
我诗通我怀,不为稽考作
且看鳞动众山来,化作笙钟满林壑
光明俨如磷,流过松林间
神乎鬼乎那可知,睢盱睒睗惊仆眠
查古诗
搜索
百合花用足两韵二首
作者:
释函是
朝代:
明
花以无名胜有名,野林僻径称山情。
微风度水香宜远,高日眠云梦不成。
遁世岂矜尘外见,近人最是热中清。
折来未必供幽赏,独忆当年溪上行
。
诗句欣赏
MORE+
羡尔幡然了宿因,秣陵秋色引征轮
出处:
陈太常谪官不赴十五年矣精修梵行与世尘绝圣主求旧一月三迁勉赴留省之命聊成二章以抒鄙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赐环今日无同辈,请剑当年有直臣
出处:
陈太常谪官不赴十五年矣精修梵行与世尘绝圣主求旧一月三迁勉赴留省之命聊成二章以抒鄙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此去但修居士业,何妨重现宰官身
出处:
陈太常谪官不赴十五年矣精修梵行与世尘绝圣主求旧一月三迁勉赴留省之命聊成二章以抒鄙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病夫伎俩消除尽,莫向明时及隐沦
出处:
陈太常谪官不赴十五年矣精修梵行与世尘绝圣主求旧一月三迁勉赴留省之命聊成二章以抒鄙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入门左顾蔼生辉,宁似佺期岭外归
出处:
沈纯甫丈归自岭南屡迁九列濡迟未上移舟访余弇中有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自有谏书明竹素,肯将诗句博牙绯
出处:
沈纯甫丈归自岭南屡迁九列濡迟未上移舟访余弇中有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鳄因佛骨能前徙,鲈为乡心且暂肥
出处:
沈纯甫丈归自岭南屡迁九列濡迟未上移舟访余弇中有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一月三迁恩不薄,可能犹恋薜萝衣
出处:
沈纯甫丈归自岭南屡迁九列濡迟未上移舟访余弇中有赠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江东阀阅仅相望,二耦才名吾敢当
出处:
纯甫丈与元驭兄弟及仲氏敬美善见访投赠俱有四王之目既感且惭聊此答谢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久向蜀州输五短,祇如京兆数三王
出处:
纯甫丈与元驭兄弟及仲氏敬美善见访投赠俱有四王之目既感且惭聊此答谢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何山自显人安在,慧地初更姓亦忘
出处:
纯甫丈与元驭兄弟及仲氏敬美善见访投赠俱有四王之目既感且惭聊此答谢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况拟岁朝焚笔砚,可余新论报中郎
出处:
纯甫丈与元驭兄弟及仲氏敬美善见访投赠俱有四王之目既感且惭聊此答谢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有重能令事事轻,知君不爱汝南评
出处:
仆近有五子篇拟魏懋权似不欲以文士名也用赠长兄韵答我因再成一章倚韵见志仆亦且谢笔砚矣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鲲从六月称长息,鸟向千秋始善鸣
出处:
仆近有五子篇拟魏懋权似不欲以文士名也用赠长兄韵答我因再成一章倚韵见志仆亦且谢笔砚矣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高岭逼天翻更远,衡波到海自然平
出处:
仆近有五子篇拟魏懋权似不欲以文士名也用赠长兄韵答我因再成一章倚韵见志仆亦且谢笔砚矣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道人并杜苏门口,悔遣嵇康识姓名
出处:
仆近有五子篇拟魏懋权似不欲以文士名也用赠长兄韵答我因再成一章倚韵见志仆亦且谢笔砚矣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勾漏归来里舍亡,山中丹井未全荒
出处:
唐人有画葛稚川移居图者与妇各骑一觠角牛前后五白羊从之一赤脚担装又一少女从之手携束书且行且读妇所乘牛背大幞一婴儿在焉其用笔颇雅劲山谷老人书七言律于尾似不能悉稚川事故为补题一首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骑将老子双青犊,叱得初平五白羊
出处:
唐人有画葛稚川移居图者与妇各骑一觠角牛前后五白羊从之一赤脚担装又一少女从之手携束书且行且读妇所乘牛背大幞一婴儿在焉其用笔颇雅劲山谷老人书七言律于尾似不能悉稚川事故为补题一首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宅相婴儿似南海,徒行少妇学东方
出处:
唐人有画葛稚川移居图者与妇各骑一觠角牛前后五白羊从之一赤脚担装又一少女从之手携束书且行且读妇所乘牛背大幞一婴儿在焉其用笔颇雅劲山谷老人书七言律于尾似不能悉稚川事故为补题一首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刀圭纵有难从乞,祗要姑姑艾一囊
出处:
唐人有画葛稚川移居图者与妇各骑一觠角牛前后五白羊从之一赤脚担装又一少女从之手携束书且行且读妇所乘牛背大幞一婴儿在焉其用笔颇雅劲山谷老人书七言律于尾似不能悉稚川事故为补题一首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微风度水香宜远,高日眠云梦不成。
遁世岂矜尘外见,近人最是热中清。
折来未必供幽赏,独忆当年溪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