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庄允义
庄元戌
庄元植
庄先识
庄公岳
庄南杰
庄受祺
庄呈龟
庄培因
庄士勋
庄天釬
庄天锡
庄宇逵
庄崇节
庄布
庄师熊
庄年
庄庆祥
庄德芬
庄忌
庄恭
庄昶
庄梦说
庄棫
庄湘泽
庄炘
庄焘
庄煜
庄珙
庄盘珠
精选古诗
滇海曲
滇海曲
滇海曲
滇海曲
滇海曲
春望
春望
春望
古诗名句
茜袖倭娘媚
醉后更凄迷
休歌金缕衣
如今已是樱花节
去年已与樱花别
临去恋春光
回思还断肠
雌弦金雁柱
查古诗
搜索
寿刘焕之总戎
作者:
释今无
朝代:
明
敦友本以仁,道合竟得天。
因思十年里,其乐如登仙。
天下有至理,散在日用前。
应其当然者,不后亦不先。
秦台善鉴物,无语列媸妍。
君子会心际,融洽亦如然。
天多气象正,静至道妙全。
颖南产奇士,志气自刚坚。
少小偶失途,髫龀长烽烟。
突马解战斗,看剑摇山川。
因探河洛数,便窥孔孟传。
怀秘寡徒侣,抗调难和篇。
与余一定交,万古破拘挛。
两宗聚讼久,真义竟未宣。
有离亦有合,有全亦有偏。
共坐广居堂,挑灯常不眠。
剔微语俱涩,默对如蜕蝉。
忽而憬然起,大笑泻飞泉。
语默动静间,殆无有遗璇。
既能明曩哲,又复资玩研。
金张何足问,管鲍亦非贤。
情好醇已笃,骨肉相牵连
。
髣髴同所遇,髣髴情堪怜。
只愁非麋鹿,会上别离船。
癸丑秋才深,余果游幽燕。
乾坤随震荡,戎马踏春田。
五岭亦多事,分镇日催迁。
锁钥寄连阳,所事在两肩。
早曾学军旅,气可吞九埏。
如珠只走盘,如珠不在毡。
以其所蕴者,施于牙纛边。
予既归五羊,不得相周旋。
时时发清梦,同诵锦云笺。
仲冬乃君诞,昂首祝斗躔。
人生建令名,学术不弃捐。
可知澄清辔,即是祖生鞭。
愿为台与莱,芘物长芊芊。
慰我非一途,无用真枯禅。
诗句欣赏
MORE+
九十光阴大半空,减衣时候又相逢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柳浓偏妒罗裙绿,花淡还欺茜袖红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酒兴已随诗兴减,老怀争及壮怀雄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谁能不动伤春感,况在千愁百病中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楝花将绽艻花稀,蒲笋初生竹笋肥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山鸟唤晴相对语,园蜂趁暖作群飞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羞将艳蕊簪乌帽,笑指垂杨妒绿衣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两两牧童残照里,齐吹短笛跨牛归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青鞋布袜踏斜阳,枳壳山樊扑鼻香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宿草惊鸥相对白,采花蜂蝶欲争黄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圆浮水面荷钱小,细袅波心荇带长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犹记秦淮西畔路,秋千竞出柳阴墙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笔砚图书且暂停,寻芳聊傍水边行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禁烟巷陌偏伤雨,修禊天时不厌晴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堤柳折来怜色嫩,野棠开处爱香清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南朝旧日歌钟地,烟草萋迷晚照明
出处:
晚春郊外七首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层层片片舒还卷,漾漾溶溶长复消
出处:
云溪清趣卷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湿挂松梢晴讶雪,晓漫沙际暖生潮
出处:
云溪清趣卷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孤飞出岫为霖早,百折朝宗赴海遥
出处:
云溪清趣卷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光影徘徊奇绝处,徽弦时向静中调
出处:
云溪清趣卷
作者:
李昌祺
朝代:
明
因思十年里,其乐如登仙。
天下有至理,散在日用前。
应其当然者,不后亦不先。
秦台善鉴物,无语列媸妍。
君子会心际,融洽亦如然。
天多气象正,静至道妙全。
颖南产奇士,志气自刚坚。
少小偶失途,髫龀长烽烟。
突马解战斗,看剑摇山川。
因探河洛数,便窥孔孟传。
怀秘寡徒侣,抗调难和篇。
与余一定交,万古破拘挛。
两宗聚讼久,真义竟未宣。
有离亦有合,有全亦有偏。
共坐广居堂,挑灯常不眠。
剔微语俱涩,默对如蜕蝉。
忽而憬然起,大笑泻飞泉。
语默动静间,殆无有遗璇。
既能明曩哲,又复资玩研。
金张何足问,管鲍亦非贤。
情好醇已笃,骨肉相牵连。
髣髴同所遇,髣髴情堪怜。
只愁非麋鹿,会上别离船。
癸丑秋才深,余果游幽燕。
乾坤随震荡,戎马踏春田。
五岭亦多事,分镇日催迁。
锁钥寄连阳,所事在两肩。
早曾学军旅,气可吞九埏。
如珠只走盘,如珠不在毡。
以其所蕴者,施于牙纛边。
予既归五羊,不得相周旋。
时时发清梦,同诵锦云笺。
仲冬乃君诞,昂首祝斗躔。
人生建令名,学术不弃捐。
可知澄清辔,即是祖生鞭。
愿为台与莱,芘物长芊芊。
慰我非一途,无用真枯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