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杨传芳
杨伦
杨伯岩
杨佐
杨佥判
杨侃
杨信祖
杨倓
杨偕
杨允
杨允孚
杨元亨
杨元儒
杨元恺
杨元正
杨元量
杨兆璜
杨兆鹏
杨先铎
杨光
杨光仪
杨光溥
杨光祖
杨克一
杨克彰
杨克恭
杨克让
杨公远
杨兴宗
杨兴植
精选古诗
宿白渠驿夜闻风雨大作感怀
兴平之西二十里有镇曰马嵬致政阎方伯文振之旧第在焉方伯盖予诗友也且喜其居近周道因为之一留仍贻之以诗曰
予读天宝遗事每叹玉环之丑久秽青史明皇昏惑逆竖酿祸马嵬之变无足悼笑兹经故址驻马徘徊殆不能去因以诗纪之
再渡渭河
予闻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而盩厔一邑果在山水之间乃知昔人立名良有以也予既渡渭水风雨甚寒绝无诗思行台明发聊成一诗以写兴云
经废寺
盩厔之南三十里有台焉相传为马融读书之所予闻六籍穿凿于汉儒而女乐生徒之缪亦可资千古一笑途次口占一律聊以吊南郡太守云
予尝慕周人王业盖肇迹于公刘渐盛于古公而成功于文武今之凤翔寔古之成周也予入其境缅想遗风而高山景行意自不能已焉因诗以纪之
古诗名句
谁怀真壮士,秦阙不回还
丛竹平塘杂岸菰,春风蘸绿遍皴涂
骚人最喜清幽处,肯付千金换一隅
白毛扁嘴啄塘花,黄耳顽皮扑落鸦
一扇竹篱常半闭,薰风吹皱碗中茶
古槐枝茂覆阴浓,小憩翻教倍懒慵
夏日蒸炎人叵耐,敞怀犹唤垄头风
阵雁南飞有别吟,荻头青被白霜侵
查古诗
搜索
林泉怡性歌为东晖上人作
作者:
觉澄
朝代:
明
伽黎分付参玄人,水边林下颐天真。
须就松间结茅屋,竟无闲事劳精神。
碧草苍苔净如洗,却教何处飞红尘。
占得白云万馀亩,山猿野鸟来相亲。
林泉行长镵,独荷寻黄精。
云路迢迢过桥去,琅然耳畔喧溪声。
林泉住清幽,正是安身处。
人皆热恼我清凉,心空环绕旃檀树。
林泉坐忽见,光阴弹指过。
道人乐道绝思惟,对景不觉蒲团破。
林泉卧梦里,惺惺能几个?满天霜雪闻晨钟,㘞地一声枕子堕。
威仪寂静谁能收,任他法性常周流。
极尽玄微是何物,揭开宇宙舒双眸。
明月堂前度九夏,太阳门下经三秋。
妙夺饥人口中食,田夫手内驱耕牛。
临济儿孙要如此,若也颟顸难挂齿。
一喝当机宾主分,迥脱罗笼无定止。
万象之中独露身,掇转山河归自己。
虚舟纵浪任悠悠,夜深棹入芦花里
。
碧眼胡僧没处寻,体露堂堂元是你。
大千沙界掌中观,何啻林泉而已矣。
诗句欣赏
MORE+
清樽聊此话,何日更同斟
出处:
赠别石盘二首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慷慨悲时事,蹉跎愧壮心
出处:
赠别石盘二首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向来忧国泪,相对各沾襟
出处:
赠别石盘二首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去去从此别,重逢亦杳然
出处:
赠别石盘二首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乾坤双眼阔,岁月寸心悬
出处:
赠别石盘二首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失学嗟予病,忧时念子贤
出处:
赠别石盘二首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明朝何处望,风雨隔江天
出处:
赠别石盘二首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屋后桑麻长,檐牙鸟鹊喧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丛篁深夹径,乔木翠当轩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自适清真态,都无俗累烦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优游百年内,此外更何言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吾生厌尘俗,羡子得深栖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座有鸿生至,门无凤字题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绿蒲抽水直,朱果压枝低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此日从君饮,真?醉似泥
出处:
东里草堂二首为表兄赋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避俗常忻静,晨兴亦不妨
出处:
晨起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疏星映幽户,寒露落芳塘
出处:
晨起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花竹辉书幌,琴尊静草堂
出处:
晨起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不缘有幽事,自是惜流光
出处:
晨起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露下闻蛩早,城中击柝频
出处:
秋夜
作者:
孙承恩
朝代:
明
须就松间结茅屋,竟无闲事劳精神。
碧草苍苔净如洗,却教何处飞红尘。
占得白云万馀亩,山猿野鸟来相亲。
林泉行长镵,独荷寻黄精。
云路迢迢过桥去,琅然耳畔喧溪声。
林泉住清幽,正是安身处。
人皆热恼我清凉,心空环绕旃檀树。
林泉坐忽见,光阴弹指过。
道人乐道绝思惟,对景不觉蒲团破。
林泉卧梦里,惺惺能几个?满天霜雪闻晨钟,㘞地一声枕子堕。
威仪寂静谁能收,任他法性常周流。
极尽玄微是何物,揭开宇宙舒双眸。
明月堂前度九夏,太阳门下经三秋。
妙夺饥人口中食,田夫手内驱耕牛。
临济儿孙要如此,若也颟顸难挂齿。
一喝当机宾主分,迥脱罗笼无定止。
万象之中独露身,掇转山河归自己。
虚舟纵浪任悠悠,夜深棹入芦花里。
碧眼胡僧没处寻,体露堂堂元是你。
大千沙界掌中观,何啻林泉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