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沈范孙
沈茝纫
沈荃
沈荣俊
沈荣昌
沈荣简
沈葆桢
沈蓉芬
沈蓥
沈蔚
沈蕊
沈蕙玉
沈规
沈诚
沈说
沈谦
沈谨学
沈贞
沈贵
沈起元
沈起麟
沈趍
沈躬行
沈轶刘
沈辽
沈进
沈远翼
沈逊
沈逢春
沈遇
精选古诗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湖上送徐子与使君
渡淮
淮上杂诗三首
淮上杂诗三首
淮上杂诗三首
古诗名句
鲤湖隐隐氤氲布,蟹穴盈盈雺雾生
一点太虚閒自障,半潭寒影照心明
风云已附龙孙去,老听沧浪歌濯缨
迟日危楼闪绛幖,凭高缥缈见龙桥
青山隔座横屏嶂,绿峡回澜纳海潮
五马神清孤月皎,两岐春煦四郊饶
蓬莱东隔沧溟远,夜半如闻玉女箫
舟楫西行款政声,晏游酣下寿康城
查古诗
搜索
奉和御制塔影诗
作者:
王汝玉
朝代:
明
金仙设教传人间,法王阐化抽玄关。
遂看灵谷是灵鹫,还指东山为雪山。
钟声晓逐湖声起,江月芒寒天似水。
弘敷大法起秋毫,弥满三千大千里。
昆崙之水决黄河,滔滔一派东流波。
人生真源无滞碍,何用平地生遮罗。
乌飞兔走朝还昧,春去秋来递更代。
若能澄净不生尘,千古灵根镇长在。
世间何色与何空,空色由来何异同。
岸上花开水边影,分明空色有无中。
谁言金石终成毁,须信真空有真体。
东园卉木万般新,独数姚黄并魏紫。
世人实解消群惑,枥骥终然脱徽纆。
春风得意骋康衢,长日遨游趋乐国。
大漠群山葱岭西,法王曾此导沈迷。
只今谒帝到中土,法雨洒出红玻瓈。
人喜迁乔出幽谷,快披云雾曕晴煜。
天风吹送天花来,万壑千岩总芬馥。
紫霄复见发神光,祥云五色连苍茫。
金莲花开遍古柏,宝塔倒影来长廊。
回望凤城才咫尺,都人瞻仰无晨夕。
倾心愿效鹿衔花,毕竟顿忘驹过隙。
小臣幸预登香台,周瞰玉宇消轻埃。
天书煌煌丽云汉,龙鸾腾舞奎文开。
青山尽是烟霞绕,玉树珠林相皎皎。
法王长赞太平年,九重阊阖春初晓
。
诗句欣赏
MORE+
笑我白头车马客,座中无酒却攒眉
出处:
游天界寺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白发相如兴欲飘,毫端才气接神飙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丹心捧日朝临殿,玉佩穿花午散朝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为伴但知龙剑在,看山未惜马蹄遥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醉来或坐溪边石,唤取东坡贮月瓢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红叶纷纷槛外飘,忽惊庭树起商飙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貂裘季子怀乡国,鹤发文翁老汉朝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衣带卿云三岛近,梦回宾馆一身遥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何时拂袖南归日,共醉安期海上瓢
出处: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名重江湖历事多,醉翁亭下驻鸣珂
出处:
寄滁州陈太守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一书不负儿童约,五裤重闻父老歌
出处:
寄滁州陈太守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目断华山频入梦,心同淮水净无波
出处:
寄滁州陈太守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他年报政趋金马,驿路争看皂盖过
出处:
寄滁州陈太守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高堂迢递水云边,梦断繁华觉地偏
出处:
题滁州袁先生清辉堂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烟草一川飞白鹭,溪山万叠拥青莲
出处:
题滁州袁先生清辉堂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岚光翠滴林梢雨,爽气晴添石窦泉
出处:
题滁州袁先生清辉堂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我欲登临来借榻,为君重赋卜居篇
出处:
题滁州袁先生清辉堂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为客金陵二十年,愁来况近落花天
出处:
暮春述怀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阴云带雨连山脊,湿气成岚滴树颠
出处:
暮春述怀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邻屋有声敲石火,野禽无语避茶烟
出处:
暮春述怀次韵
作者:
史谨
朝代:
明
遂看灵谷是灵鹫,还指东山为雪山。
钟声晓逐湖声起,江月芒寒天似水。
弘敷大法起秋毫,弥满三千大千里。
昆崙之水决黄河,滔滔一派东流波。
人生真源无滞碍,何用平地生遮罗。
乌飞兔走朝还昧,春去秋来递更代。
若能澄净不生尘,千古灵根镇长在。
世间何色与何空,空色由来何异同。
岸上花开水边影,分明空色有无中。
谁言金石终成毁,须信真空有真体。
东园卉木万般新,独数姚黄并魏紫。
世人实解消群惑,枥骥终然脱徽纆。
春风得意骋康衢,长日遨游趋乐国。
大漠群山葱岭西,法王曾此导沈迷。
只今谒帝到中土,法雨洒出红玻瓈。
人喜迁乔出幽谷,快披云雾曕晴煜。
天风吹送天花来,万壑千岩总芬馥。
紫霄复见发神光,祥云五色连苍茫。
金莲花开遍古柏,宝塔倒影来长廊。
回望凤城才咫尺,都人瞻仰无晨夕。
倾心愿效鹿衔花,毕竟顿忘驹过隙。
小臣幸预登香台,周瞰玉宇消轻埃。
天书煌煌丽云汉,龙鸾腾舞奎文开。
青山尽是烟霞绕,玉树珠林相皎皎。
法王长赞太平年,九重阊阖春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