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曾象乾
曾贯
曾跃鳞
曾迁
曾迈
曾逢辰
曾逮
曾道唯
曾道约
曾镐
曾镒
曾镛
曾隶
曾顺孙
曾颐
曾颖茂
曾鲁
曾鸣雷
曾麻几
曾黯
月鲁不花
有在
有规
木客
木待问
木泾
木青
本之
本净
本奫
精选古诗
二翁叹
二翁叹
四时吟三五七言
四时吟三五七言
四时吟三五七言
四时吟三五七言
题米元晖画
题米元晖画
古诗名句
教儿但读先秦典,代食唯歌大雅诗
谩喜田园连岁熟,莫嫌稚子候门迟
白头金紫还堪叹,车马红尘日夜驰
从事何曾怨独贤,东吴西浙旧因缘
身驰水陆三千里,心在云霄尺五天
客路风光催我老,故山尘榻借人眠
进贤馆里停车晚,泼面霜风折短髯
客子光阴似转环,鬓毛不为朔风斑
查古诗
搜索
赠崔孝子
作者:
徐贲
朝代:
元末明初
洪洞山前振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崄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诗句欣赏
MORE+
偶吟鹦鹉临春水,同泛蒲桃对夜光
出处: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玉树两邦联肺腑,瑶华十部富缣缃
出处: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汉南司马惭衰老,多感停车问七襄
出处: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矶上严城晚吹凉,淩风壮观补重阳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柳仍婀娜秋生色,荷已离披水吐光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风动白波寒楚佩,梦回青琐在江乡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寒烟去雁穷怀抱,强为群贤一举觞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自丑银幡白发人,晴光喜见照城闉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山通佳气犹明雪,江泛柔波已漾春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冠佩渐劳知老至,羽书方急愧年新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悯牛谁诵河东赋,清啸南楼恐不伦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介甫书颠狂,子瞻书豪纵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穆穆司马公,落墨必谨重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邪异贤亦殊,朝局成一閧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宵磨党碑名,俘掠花石贡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贵贱在公道,残帖今传诵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遗书问九郎,无异鹄鹜讽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忽忆停云帖,书势相伯仲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结体取宽平,挫笔少纵送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固知任诚悫,或少智术控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崄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