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王寔
王寘
王寿
王寿康
王寿椿
王尊美
王少华
王尔烈
王尔膂
王尔鉴
王尚学
王尚恭
王尚絅
王尚綗
王尚辰
王尧典
王尧臣
王尽心
王居安
王屋
王履
王履贞
王山
王岩
王岩叟
王岱
王岳灵
王峻
王崇
王崇拯
精选古诗
大龙道中即事
使粤道出益阳雨后口占
使粤道出益阳雨后口占
使粤道出益阳雨后口占
寄赠林井丹兵宪入楚
寄赠林井丹兵宪入楚
寄赠林井丹兵宪入楚
寄赠林井丹兵宪入楚
古诗名句
文德武功,卓冠无伍
力乘阳刚,才济阴慝
运用四海,驱使百辟
今古大变,宇宙穷凶
虐焰一时,秽名无穷
廓清内难,光践天位
推诚任贤,励精图治
四海宁谧,兆民阜成
查古诗
搜索
代挽楚抚军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形势推荆楚,朝廷倚栋梁。
安危臣弟在,眷注帝心长。
北阙悬黄鹄,南楼启武昌。
绸缪多牖户,锁钥几封疆。
梁木俄然折,连枝更可伤。
精灵凭将士,涕泗满湖湘。
文武今谁宪,神明夙自强。
猷须元老壮,兵以丈人祥。
七载忘裘带,三年缺斧斨。
疮痍犹未起,衽席总多方。
杀气愁金齿,妖星恨火房
。
推心消反侧,奋臂作金汤。
德润如阴雨,威寒俨肃霜。
王侯同汗马,父老只甘棠。
碣为神君勒,书探武库藏。
弥留犹请命,感激每飞章。
往者绥江左,苍生恋衮裳。
流离忧水旱,博济及炎荒。
玉匕回凋瘵,金标立纪纲。
九重喉舌寄,万姓藻蘋香。
遂有司空命,重开仆射堂。
位虽高虎拜,寿未至鹰扬。
部曲传兵法,宸居念国殇。
榇归辽海上,舟过秣陵旁。
形影孤花萼,肝肠断雁行。
哲兄存少保,令子得仙郎。
继述应无忝,忠勤定不忘。
诏先崇俎豆,勋益重旂常。
洲草凋鹦鹉,山云惨凤凰。
英魂终沔鄂,同气永参商。
药石那能视,人琴并已亡。
家风馀白简,世业更青箱。
絮酒随河伯,云旗指点苍。
千秋友于痛,呜咽此斜阳。
诗句欣赏
MORE+
幸见清霜委,难辞白发俱
出处:
访王山人于吴门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半生三四见,晚饭一双鱼
出处:
访王山人于吴门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复作匆匆别,临期各黯如
出处:
访王山人于吴门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野田黄雀羁,脱网任翻飞
出处:
除夜之作兼答盛交甫璩仲玉赠篇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安得当今夕,言栖必故枝
出处:
除夜之作兼答盛交甫璩仲玉赠篇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夜深豭自换,厨静鼠随嗤
出处:
除夜之作兼答盛交甫璩仲玉赠篇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特取佳篇诵,青丝了一提
出处:
除夜之作兼答盛交甫璩仲玉赠篇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桂影渐能盈,松坛赏不胜
出处:
上谷仲秋十三夕袁户部雷麻两总戎许口北诸公邀集朝天观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朔尘终夕敛,边月倍秋明
出处:
上谷仲秋十三夕袁户部雷麻两总戎许口北诸公邀集朝天观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投辖冯车倚,归鞭信马行
出处:
上谷仲秋十三夕袁户部雷麻两总戎许口北诸公邀集朝天观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忽思王子晋,客帐梦吹笙
出处:
上谷仲秋十三夕袁户部雷麻两总戎许口北诸公邀集朝天观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江南多此物,今亦盛燕幽
出处:
竹楼篇为陈戚畹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不问随人看,收青别起楼
出处:
竹楼篇为陈戚畹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削皮作冠子,揽箨裹书筹
出处:
竹楼篇为陈戚畹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固是涂椒裔,终知修禊俦
出处:
竹楼篇为陈戚畹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使君南海隽,铁面紫髯修
出处:
俞将军所晤杨盐城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独领烟波邑,长县鱼鳖愁
出处:
俞将军所晤杨盐城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双凫将紫气,一叶渡淮流
出处:
俞将军所晤杨盐城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邂逅将军宅,离觞尽日浮
出处:
俞将军所晤杨盐城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驾部之官去,凉风五月初
出处:
送郁车驾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
安危臣弟在,眷注帝心长。
北阙悬黄鹄,南楼启武昌。
绸缪多牖户,锁钥几封疆。
梁木俄然折,连枝更可伤。
精灵凭将士,涕泗满湖湘。
文武今谁宪,神明夙自强。
猷须元老壮,兵以丈人祥。
七载忘裘带,三年缺斧斨。
疮痍犹未起,衽席总多方。
杀气愁金齿,妖星恨火房。
推心消反侧,奋臂作金汤。
德润如阴雨,威寒俨肃霜。
王侯同汗马,父老只甘棠。
碣为神君勒,书探武库藏。
弥留犹请命,感激每飞章。
往者绥江左,苍生恋衮裳。
流离忧水旱,博济及炎荒。
玉匕回凋瘵,金标立纪纲。
九重喉舌寄,万姓藻蘋香。
遂有司空命,重开仆射堂。
位虽高虎拜,寿未至鹰扬。
部曲传兵法,宸居念国殇。
榇归辽海上,舟过秣陵旁。
形影孤花萼,肝肠断雁行。
哲兄存少保,令子得仙郎。
继述应无忝,忠勤定不忘。
诏先崇俎豆,勋益重旂常。
洲草凋鹦鹉,山云惨凤凰。
英魂终沔鄂,同气永参商。
药石那能视,人琴并已亡。
家风馀白简,世业更青箱。
絮酒随河伯,云旗指点苍。
千秋友于痛,呜咽此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