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张日晸
张旭
张时
张时中
张时彻
张时甫
张昂
张昊
张昌宗
张昌祖
张明
张明中
张明弼
张易
张易之
张昔
张星焕
张映宿
张映斗
张映辰
张春皓
张昪
张昭
张昭子
张昭汉
张昭远
张昱
张显
张晋
张晋(康侯
精选古诗
天启元年歌
天启元年歌
天启元年歌
天启元年歌
天启元年歌
厓山吊古
厓山吊古
厓门吊古
古诗名句
英灵渴欲饮战血,也如块磊需酒浇
红毛红毛尔休骄,尔器诚利吾宁抛
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查古诗
搜索
玉带生歌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
玉带生,吾语汝。
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
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頫。
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
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
参军谁,谢皋羽。
僚佐谁,邓中甫。
弟子谁,王炎午。
独汝形躯短小,风貌朴古,步不能趋,口不能语。
既无鸲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
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是时丞相气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尺土,共汝草檄飞书意良苦。
四十四字铭厥背,爰汝心坚刚不吐。
自从转战屡丧师,天之所坏不可支。
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
传有十义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涟洏。
手击竹如意,生时亦相随。
冬青成阴陵骨朽,百年踪迹人莫知。
会稽张思廉,逢生赋长句。
抱遗老人阁笔看,七客寮中敢嗔怒。
吾今遇汝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露
。
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挲尚如故。
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雾。
俾汝留传天地间,忠魂墨气常凝聚。
诗句欣赏
MORE+
具茨问道七圣驻,此地迎仙独鹤还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药灶馀丹光舄奕,灵泉洗耳声潺湲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山中人兮今吕望,金粟前身语非妄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膏泽巳遍阎浮提,经纶半出光明藏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斗杓调燮政所因,拂衣仍作山中相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岁月赤鸟生有涯,道德青牛寿无量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道之至者以治身,仙翁何云逃劫尘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不必鞭螭驭风始超世,巳是金马玉堂人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南华八千馀岁秋复春
出处: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凄烟衰草平原暮,二士千秋那得寤
出处:
丙申闰秋舟行池州江中题陈徵君仲醇小昆山舟中读书图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閒愁不到钓鱼矶,习心未遣亡羊路
出处:
丙申闰秋舟行池州江中题陈徵君仲醇小昆山舟中读书图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苇花平岸变霜容,总是窗前书带丛
出处:
丙申闰秋舟行池州江中题陈徵君仲醇小昆山舟中读书图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何时棹向朱泾去,船子元无半字踪
出处:
丙申闰秋舟行池州江中题陈徵君仲醇小昆山舟中读书图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著处欢迎恐相失,金华千人万人出
出处:
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旧恩耿耿新荣观,阡陌骈阗委虚室
出处:
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竹马儿童拥翠旌,章缝弟子看雄笔
出处:
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依依棠树逼丰茸,朗朗玉山高崒嵂
出处:
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郢中飞雪再徵歌,黍谷驱寒为吹律
出处:
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君不见黄次公,承恩召见明光宫
出处:
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五马俄纡丞相绶,颖川父老何当逢
出处:
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
作者:
董其昌
朝代:
明
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
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頫。
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
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
参军谁,谢皋羽。
僚佐谁,邓中甫。
弟子谁,王炎午。
独汝形躯短小,风貌朴古,步不能趋,口不能语。
既无鸲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
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是时丞相气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尺土,共汝草檄飞书意良苦。
四十四字铭厥背,爰汝心坚刚不吐。
自从转战屡丧师,天之所坏不可支。
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
传有十义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或云西台上,晞发一叟涕涟洏。
手击竹如意,生时亦相随。
冬青成阴陵骨朽,百年踪迹人莫知。
会稽张思廉,逢生赋长句。
抱遗老人阁笔看,七客寮中敢嗔怒。
吾今遇汝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露。
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挲尚如故。
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雾。
俾汝留传天地间,忠魂墨气常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