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崔孤竹
崔安潜
崔宏楙
崔宗之
崔宜枚
崔寔
崔少玄
崔尚
崔居俭
崔岐
崔岱齐
崔峄
崔峒
崔巨伦
崔师贯
崔希范
崔希逸
崔幢
崔庆昌
崔应贤
崔应阶
崔建
崔怀宝
崔性学
崔恭
崔惠童
崔成甫
崔护
崔放之
崔敏童
精选古诗
三穷啚诗时九首为周侍御同年
李番禺席上赋
新秋登玄览台分韵得峰字
郭中丞半隐园迎春雅集
紫云观易台为薛吏部题
马上偶述
哀竻园亡弟傅保及开儿玄儿瘗处
虚谷歌赠郭先生
古诗名句
写方看子坠,曝药避阴遮
山客留仁种,贫人寄劵赊
茂陵那解此,徒说枣如瓜
竹里萧萧雨,轩中景自幽
明珠当砌落,碧玉倚阑愁
烟护常疑晚,风随镇似秋
响分弦上度,色借画中浮
翠叶濡偏重,琼林着更柔
查古诗
搜索
梅花
作者:
张问陶
朝代:
清
铜瓶纸帐老因缘,乱我乡愁又几年
。
莫笑神情如静女,须知风骨是飞仙。
生来逸气应无敌,悟到真空信可怜。
世外清名原第一,不修花史亦流传。
诗句欣赏
MORE+
唐虞世已远,古道迷荆榛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颓波逝不返,淳风荡无垠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绮纨尚美䴡,布帛何足珍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良烹侈玉食,菽粟难并论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太朴日已散,弥文灭其真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赵君抱冲素,持守思益敦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笃行合前轨,秉志期忠纯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清光迩禁闼,载笔联紫宸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谠言怀激切,至诚谅斯存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王风被寰宇,礼乐在弥纶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永期赞隆治,薄俗斯还淳
出处:
朴斋为给事赵文金赋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尔亡忽两月,我怀独悲伤
出处:
腊月廿日同陈俊文过武安殡所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北风号中野,白日惨无光
出处:
腊月廿日同陈俊文过武安殡所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抚柩为痛哭,四顾增徬徨
出处:
腊月廿日同陈俊文过武安殡所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苍天复苍天,奚忍降暴殃
出处:
腊月廿日同陈俊文过武安殡所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垂老失爱子,此恨何时忘
出处:
腊月廿日同陈俊文过武安殡所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圣皇握乾符,御统膺宝历
出处:
帝王膺受天命至圣之德格于天心故三光全而寒暑时群生和而万物育是以上天昭锡景贶以彰盛美钦惟皇上统绍鸿基主宰神人宵旰图治至仁孚于海内至信昭于天下华夷效顺海宇清宁雨旸晦明各顺其叙时和岁登家给人足乃永乐十一年春二月皇上再狩北京行庆赏黜陟之典田野之民莫不鼓舞欢跃瞻仰日月之光华以为盛世太平之贺乃夏五月丁未山东兖州府曹县以驺虞来献白质黑章五采绚烂目光如电尾长倍躯起伏蹲卧不扰不惊在廷臣僚洎蛮夷酋长与夫工商舆?之徒莫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宵衣运神化,日昃弗遑息
出处:
帝王膺受天命至圣之德格于天心故三光全而寒暑时群生和而万物育是以上天昭锡景贶以彰盛美钦惟皇上统绍鸿基主宰神人宵旰图治至仁孚于海内至信昭于天下华夷效顺海宇清宁雨旸晦明各顺其叙时和岁登家给人足乃永乐十一年春二月皇上再狩北京行庆赏黜陟之典田野之民莫不鼓舞欢跃瞻仰日月之光华以为盛世太平之贺乃夏五月丁未山东兖州府曹县以驺虞来献白质黑章五采绚烂目光如电尾长倍躯起伏蹲卧不扰不惊在廷臣僚洎蛮夷酋长与夫工商舆?之徒莫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上追虞周治,远迈汉唐迹
出处:
帝王膺受天命至圣之德格于天心故三光全而寒暑时群生和而万物育是以上天昭锡景贶以彰盛美钦惟皇上统绍鸿基主宰神人宵旰图治至仁孚于海内至信昭于天下华夷效顺海宇清宁雨旸晦明各顺其叙时和岁登家给人足乃永乐十一年春二月皇上再狩北京行庆赏黜陟之典田野之民莫不鼓舞欢跃瞻仰日月之光华以为盛世太平之贺乃夏五月丁未山东兖州府曹县以驺虞来献白质黑章五采绚烂目光如电尾长倍躯起伏蹲卧不扰不惊在廷臣僚洎蛮夷酋长与夫工商舆?之徒莫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礼乐聿昭宣,人文焕奎壁
出处:
帝王膺受天命至圣之德格于天心故三光全而寒暑时群生和而万物育是以上天昭锡景贶以彰盛美钦惟皇上统绍鸿基主宰神人宵旰图治至仁孚于海内至信昭于天下华夷效顺海宇清宁雨旸晦明各顺其叙时和岁登家给人足乃永乐十一年春二月皇上再狩北京行庆赏黜陟之典田野之民莫不鼓舞欢跃瞻仰日月之光华以为盛世太平之贺乃夏五月丁未山东兖州府曹县以驺虞来献白质黑章五采绚烂目光如电尾长倍躯起伏蹲卧不扰不惊在廷臣僚洎蛮夷酋长与夫工商舆?之徒莫
作者:
金幼孜
朝代:
明
莫笑神情如静女,须知风骨是飞仙。
生来逸气应无敌,悟到真空信可怜。
世外清名原第一,不修花史亦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