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周京
周亮工
周人骥
周以丰
周以忠
周仪炜
周仲仁
周仲卿
周仲美
周伦
周伯仁
周伯琦
周伯阳
周体观
周作人
周信庵
周假庵
周傅
周元仲
周元圭
周元明
周元晟
周元真
周元范
周光岳
周光祖
周光纬
周光裕
周光镐
周兑
精选古诗
入关
望华山作
骊山怀古
除夕
咸阳官舍述怀
春草
述怀
孤鸿篇
古诗名句
河阳小试栽花技,彭泽宁忘爱秫心
赐履尚方曾易识,挂冠神武定难寻
名驹正接天闲步,可恋湘山入处深
北荡东征尽敌巢,指挥廊庙失萧曹
功高已见玄圭锡,道大翻怜赤舄劳
谩说南郊饶薏苡,终看西域醉蒲萄
他时四海平成后,盛集词人赋彩毫
华夏安危属上臣,折冲尊俎冠群伦
查古诗
搜索
龙翰福先生
作者:
弘历
朝代:
清
今古既殊宜,其教亦异施
。
古方教数年,今为出阁时。
忆半舞勺岁,皇考抡贤师。
即从师授经,讵惟习《少仪》。
循循既善诱,严若秋霜披。
背诵自幼敏,匪曰诩徇齐。
日课每速毕,师留为之辞。
以此倍多读,胥益平生资。
谁知童时怨,翻引老日悲。
不失赤子心,能无缱绻思。
呜呼于先生,吾得学之基。
诗句欣赏
MORE+
吾儒自有中和在,谁会求之未发前
出处:
夜坐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沧浪共拟一桴浮,欲斫扶桑作钓舟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箕颍旧知尧舜大,留侯初伴赤松游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空中鹤爪挐云上,桥下泉声洗铁流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却忆平湖林县博,仙山从我竟何由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胸中千顷著南溟,何物岑蹄莽爱争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但得百千同买醉,不曾三十便收名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莺花衮衮新搜句,烟水茫茫旧路程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莫倚芳容欺老病,手扶青玉并君行
出处:
次韵张廷实谢病后约游罗浮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清献堂堂四百春,梦中眉宇识天人
出处:
梦崔清献坐床上李忠简坐床下野服搭飒而予参其间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报君西蜀清油幕,老我东篱白葛巾
出处:
梦崔清献坐床上李忠简坐床下野服搭飒而予参其间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万里归心长短赋,九天辞表十三陈
出处:
梦崔清献坐床上李忠简坐床下野服搭飒而予参其间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南风欲理增江棹,也借青山卜墓邻
出处:
梦崔清献坐床上李忠简坐床下野服搭飒而予参其间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宋史记中堪列传,菊坡门下岂无人
出处:
公在蜀中尝赋水调歌头一篇其辞曰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西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泣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閒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梦中对菊坡论举此词故中联及之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弹文惊世频登阁,散发从师懒著巾
出处:
公在蜀中尝赋水调歌头一篇其辞曰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西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泣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閒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梦中对菊坡论举此词故中联及之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岭海一星元属李,古今全笔总归陈
出处:
公在蜀中尝赋水调歌头一篇其辞曰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西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泣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閒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梦中对菊坡论举此词故中联及之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山斋梦破今何在,夜半歌声彻四邻
出处:
公在蜀中尝赋水调歌头一篇其辞曰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西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泣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閒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梦中对菊坡论举此词故中联及之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坛有青松埭有花,烟笼寒水月笼沙
出处:
馆廷实进士于白沙社率尔成章兼呈丁明府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人间何处堪栖凤,岁次今年正属蛇
出处:
馆廷实进士于白沙社率尔成章兼呈丁明府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树杪看山横半面,水边寻路入三叉
出处:
馆廷实进士于白沙社率尔成章兼呈丁明府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古方教数年,今为出阁时。
忆半舞勺岁,皇考抡贤师。
即从师授经,讵惟习《少仪》。
循循既善诱,严若秋霜披。
背诵自幼敏,匪曰诩徇齐。
日课每速毕,师留为之辞。
以此倍多读,胥益平生资。
谁知童时怨,翻引老日悲。
不失赤子心,能无缱绻思。
呜呼于先生,吾得学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