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葛天民
葛嫩
葛守忠
葛宜
葛宫
葛寅炎
葛密
葛庆龙
葛恒
葛敏修
葛敏求
葛昕
葛樵隐
葛次仲
葛氏女
葛洪
葛玄
葛琳
葛秀英
葛秋崖
葛立方
葛繁
葛绍体
葛胜仲
葛覃
葛起文
葛起耕
葛远
葛逸
葛道人
精选古诗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古诗名句
淮郡竟烦长孺卧,长沙益起贾生悲
蛾眉众诼非今日,豸角群邪有夙期
千里鹤坡何处所,秀江回首不胜思
茅竹曾闻避市尘,十年两地不轻分
平生直节真吾道,何处清风不此君
自保霜筠青似玉,须留雨叶翠如云
数挑山土勤舆力,西向梁溪望夕曛
谁家阿堵点能真,四十馀年不数人
查古诗
搜索
荆州吏
作者:
胡云飞
朝代:
当代
洞庭汉水围平陆,自古荆州天下沃。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
诗句欣赏
MORE+
卿月临淮甸,春风过洞庭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千秋垂信史,七郡戴祥星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礼乐窥元始,英髦属典刑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宫悬今待奏,国牒已镌铭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旧好仙曹接,新题御藻馨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钟山登霁色,湖水贴天青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草莽忻殊遇,曾邀笔墨灵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先生己未春曾为余叙拙稿,故结中致感云
出处: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珠光宁为碎,光华岂可沈
出处:
读林初文先生集有感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死能留侠骨,生独露文心
出处:
读林初文先生集有感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太息干时策,悲凉适越吟
出处:
读林初文先生集有感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无阶堪洒血,有焰足销金
出处:
读林初文先生集有感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道丧言犹在,人亡嗣可寻
出处:
读林初文先生集有感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潸然空掩牍,三叹伯牙琴
出处:
读林初文先生集有感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澄澄鉴碧沼,潴水贮文鱼
出处: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已近清华地,还疑濠濮居
出处: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榆杨荫曲榭,荇藻敷周除
出处: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信是皇慈洽,曾供睿赏馀
出处: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层层翠鬣绕,粲粲锦鳞舒
出处: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分沫承天泽,依光接玉渠
出处: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