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宽悦
宿凤翀
宿梦鲤
寂居
寂琇
寂镫
寅保
密兰沙
密璹
密陀僧
寇准
寇国宝
寇坦
寇埴
寇梦碧
寇泚
寇湄
富㩋
富严
富临
富嘉谟
富宁
富弼
富恕
富斌
富明安
富春沙际鬼
富直柔
富言
寒山
精选古诗
李逸人西游寄讯
秋日题唐惟良山房二首
秋日题唐惟良山房二首
寄灌父
怀邓孺孝兼讯周山人
吴叔通以四诗见贻赋答
吴叔通以四诗见贻赋答
吴叔通以四诗见贻赋答
古诗名句
閒向江头倚大兰,西风回首雁声寒
不知浮世奔驰者,滚滚红尘没马鞍
琼楼高起彩云端,愁绝东风十二阑
眼底看春春欲暮,玉人消息凤笙寒
树底茅亭十尺宽,苔花秋雨翠生寒
风尘不是钟郎耳,只恐焦桐空自弹
杜若花香水满洲,柳风轻飏顶丝柔
从来懒逐鹓鸿侣,万里沧江狎野鸥
查古诗
搜索
荆州吏
作者:
胡云飞
朝代:
当代
洞庭汉水围平陆,自古荆州天下沃。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
诗句欣赏
MORE+
老手一指挥,渊默而雷厉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一朝茂声光,隐然起西裔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四海仰大苏,神仙寄人世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天子独奇才,昭阳闻洒涕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人生遇知音,古今诚所贵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遇子苏则然,知子欧所愧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顾己愚且贱,于人何能济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嗟嗟老眊氉,久拚人共弃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胡为乎为者,晚逐英髦队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布帛班锦丛,脱粟杂鼎味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焉能有与无,适足增疵议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白发照青春,造物深相忌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欲斗小婵娟,唯子一笑置
出处:
贺唐举人平侯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留侯未遇隆准公,谷城老人时相逢
出处:
题扇画张子房圯桥进履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欣然就执奴隶工,老人授足无腆容
出处:
题扇画张子房圯桥进履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留侯之量何其宏,掀揭乾坤此量充
出处:
题扇画张子房圯桥进履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一朝天授鱼水同,劫制秦项如发蒙
出处:
题扇画张子房圯桥进履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汉家三杰侯唯雄,老人之教收奇功
出处:
题扇画张子房圯桥进履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圯桥往事随飞鸿,我持纨扇摇清风
出处:
题扇画张子房圯桥进履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有鸟有鸟丹山祥,羽族三百斯其王
出处:
雷州周同府双凤朝阳卷
作者:
王佐(汝学
朝代:
明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