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曹植
曹楙坚
曹殿魁
曹毓英
曹毗
曹汝弼
曹汾
曹泳
曹泾
曹洪梁
曹济
曹涌江
曹清
曹源郁
曹源郊
曹溶
曹炜南
曹炯
曹炳曾
曹炳燮
曹焜
曹煊
曹煐曾
曹煜曾
曹熙宇
曹燕
曹爚
曹玘
曹玮幕客
曹琰
精选古诗
集句七言绝句诗
集句七言绝句诗
集句七言绝句诗
集句七言绝句诗
集句七言绝句诗
集句七言绝句诗
集句七言绝句诗
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
古诗名句
怀人应是人怀我,目断蘼芜燕子双
岁月如轮春复春,屈伸何必问苍旻
今年得意看花者,多是前年失意人
何处竹枝歌一声,片帆渺渺度空明
溪桥曲岸人孤立,芳草閒云万种情
空濛山色晴还雨,缭绕溪流曲又斜
短杖微吟过桥去,东风满路紫藤花
苏公堤上柳依依,闻说年来巳半稀
查古诗
搜索
荆州吏
作者:
胡云飞
朝代:
当代
洞庭汉水围平陆,自古荆州天下沃。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
诗句欣赏
MORE+
问君塞上胡不来,当时敕赐有龙媒
出处:
会稽春暮酬南海陈五给谏怀予塞上之作兼寄西樵道士薛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投笔曾无班子志,吹篪宁让伍胥才
出处:
会稽春暮酬南海陈五给谏怀予塞上之作兼寄西樵道士薛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新诗字字琅玕重,何时草就西樵洞
出处:
会稽春暮酬南海陈五给谏怀予塞上之作兼寄西樵道士薛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西樵道士剑侠流,应共悲歌击银瓮
出处:
会稽春暮酬南海陈五给谏怀予塞上之作兼寄西樵道士薛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春风三月梨花飞,我游禹穴方思归
出处:
会稽春暮酬南海陈五给谏怀予塞上之作兼寄西樵道士薛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黄莺开关啼碧柳,万里乡心连翠微
出处:
会稽春暮酬南海陈五给谏怀予塞上之作兼寄西樵道士薛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谁怜寂寞耶溪上,泪洒西施金缕衣
出处:
会稽春暮酬南海陈五给谏怀予塞上之作兼寄西樵道士薛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广州城边木棉花,花开十丈如丹霞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烛龙衔日来沧海,天女持灯出绛纱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树树双栖孔雀暖,枝枝交映扶桑斜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仙种珍奇世希见,受命天南绝霜霰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汉帝曾栽扶荔宫,越王为造珊瑚殿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月下红侵舞女衣,风前香绕留仙宴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回首春深怨杜鹃,荣华寂寞泪潸然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残英化作天山雪,飘落胡人玉笛边
出处:
木棉花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八月鶗鴂呜,愁云何浩浩
出处:
赠张丈天生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长松生路旁,不如高冈草
出处:
赠张丈天生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夫子搴芳逢此时,饥来可有金光芝
出处:
赠张丈天生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自堪绝粒同龚胜,谁向披裘识启期
出处:
赠张丈天生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中原战争方惨淡,鹿门山上多冰鉴
出处:
赠张丈天生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