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何佩玉
何佩珠
何佩芬
何佩萱
何佾
何借宜
何偃
何儒亮
何允孝
何允泓
何元
何元上
何元普
何元泰
何兆
何兆瀛
何公
何其伟
何其厚
何其渔
何其超
何准道
何凉窗
何凌汉
何凤仪
何劭
何勉
何千里
何南
何南凤
精选古诗
赋观鱼台送李濠州归河北
赋海珠寺送史倅之肇庆
送李学正之易州为赋桃花崦
送王幼度待制致仕归大梁应教
送王幼度待制致仕归大梁应教
送终南道士还山
送日本僧游五台
送征江倅朱克正赴京师
古诗名句
独不及臧否,一切细碎词
玄旨穷三日,清言畅四肢
爱君玺入理,恐我倦伤脾
未作经年别,先为五日辞
入宫寻西子,涉水吊鸱夷
七十二螺髻,三万六坡璃
山水既奇敌,相得永因依
有如重瞳郎,配合皇英妃
查古诗
搜索
荆州吏
作者:
胡云飞
朝代:
当代
洞庭汉水围平陆,自古荆州天下沃。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
诗句欣赏
MORE+
遥指风烟昔巴蜀,长鲸掉尾沧溟覆
出处:
题李太白观瀑图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人间溷浊不堪言,挥手匡庐看飞瀑
出处:
题李太白观瀑图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瀑飞万古匡庐山,我辈长留天地间
出处:
题李太白观瀑图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身骑飞鲸蹑恍惚,月明夜夜听潺湲
出处:
题李太白观瀑图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予亦浩荡云林客,乞与飞淙洗心魄
出处:
题李太白观瀑图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觉时见画独茫然,月满青山澹秋色
出处:
题李太白观瀑图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圭斋先生吾座主,扬州拜之今五年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京师见赠李君字,我未识面知君贤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君家具区滉漭边,流水倒入冰丝弦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山空露下鹤孤响,林深人稀兰独妍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忆昔我从成连仙,夜鼓一曲蓬莱巅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众真拊掌六鳌舞,碧海白月悬青天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论心相许太古上,握手一笑清尊前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圭斋今者欧阳子,将琴未老先归田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何时青山拂白石,听写松涧鸣秋泉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曲终细说玉堂事,与作人间图画传
出处:
李秀才琴所卷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忆昔君家先柱史,肮脏不与世低昂
出处:
送宣掾李伯鲁北上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春秋千古寸心赤,风雪十年霜鬓苍
出处:
送宣掾李伯鲁北上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丹穴之雏有文章,早陪时髦歘高翔
出处:
送宣掾李伯鲁北上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东行吴会西江湘,鹭车所历飞秋霜
出处:
送宣掾李伯鲁北上
作者:
张以宁
朝代:
明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实颇丰裕。
新朝开基五十年,敉乱克灾四海穆。
小县亦以承平久,逸少闲吏满城麓。
不事农工事游嬉,金徽蓝衣耗国禄。
熙熙不知人几何,但闻岁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车如虎,惊散道路犬与犊。
云是有司征农赋,国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数勿抗免,轻者倍加重者束。
语声震震竟入户,循册收缴一何酷。
搜奁检匮靡不为,车载盈盈犹未足。
翻身更觅鸡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头,拦道长跪复长哭:“儿媳不堪荷如许,早时入城为工仆。
一年未能归一度,独遣祖孙守白屋。
残躯虽堪二亩稼,税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为菜粥。
直欲一死节口粮,所虑孙幼无人育。
村户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满目。
官家盛德诚如海,幸能遗我种子谷”。
身旁小儿黄且羸,切唇暗牵爷衣服。
四围观者皆知情,纷纷相伴泪簌簌。
一吏闻之但冷笑,一吏摇首眉频蹙。
二吏附耳窃私语,最长微颔颜容肃:“翁情可悯尽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独。
我虽有心无奈耳,国法如山孰敢触?归后自当书所请,一一直笔于公牍。
当朝恤农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讫挥手驱车辘。
留得百家相对泣,翩然自去城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