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虞世基
虞亿
虞仲文
虞似良
虞俦
虞允文
虞兆淑
虞兟
虞刚简
虞堪
虞大博
虞大熙
虞姬
虞子万
虞宾
虞搆
虞景星
虞某
虞汉
虞淳熙
虞炎
虞祺
虞策
虞绰
虞羲
虞羽客
虞荐发
虞诏
虞说
虞谟
精选古诗
致政康都阃别业去咸阳仅十里其居枕沣水甚有幽致都阃谒予于道左请留予为之一饭因贻以诗
汉有天下张良实谋臣也逮大功既成乃欲从赤松子游豪杰欺人之言岂可信哉其墓一在咸阳一在韩城俱载郡志未知孰是予所过则咸阳者云
将抵咸阳日已薄暮予临河登舟亦有作云
予既渡宿于咸阳之行台明日因留一绝
道中即事
予读汉史暨武帝内传每叹其雄才大略而乃惑神仙且穷兵于远俾末年不下轮台一诏则汉事未可知也矧闻茂陵侈葬可为于邑予行经驻视不无千古之感因占一诗以寄怀云
暮至兴平
宿白渠驿夜闻风雨大作感怀
古诗名句
佳人此去,旧调不堪重引
前浦停舟暂借问
乡信
横塘家远天近
蒲雨招凉,梅风催暖,峭帆过处烟收
棹歌声里,三峡漾东流
世事沙随浪卷,旧盟冷、孤负閒鸥
垂杨岸,髡条纵长,难系往来舟
查古诗
搜索
提壶劝酒歌
作者:
卢青山
朝代:
当代
山中有客名提壶,劝我沽酒行山隅:“山前山后云卷舒,山上山下尾毕逋
。
与公相得无龃龉,此时不饮将何如?山溪山石随公趋,山鬼山魈捋公须。
为公妩媚将公扶,公如不醉岂非愚。
出山三里溪先污,隔山十里唯通衢。
卖笑鬻歌金有馀,嚇鹓舐痔人人车;食人譬食鸡犬猪,避山如避弹雷区。
岂公所好容公居,公如有尾宁泥涂。
携筇独屐行崎岖,公无美酒谁呴濡?南山北山姑置诸,东山西山亦无殊;樵山弋山唯公需,公苟有酒何所无。
我无佳物赠公娱,提此三壶任公驱:酒壶其一系公襦,莫失莫忘公友于;唾壶其二公之奴,半酣能击歌呜呜;药壶其三中宽虚,公既醉矣眠公躯。
更有一壶不劳予,山中日醉神踌躇。
赤松洪崖无公逾,公所居山不即方壶乎”。
诗句欣赏
MORE+
钱塘之水入海流,蒲帆明朝去悠悠
出处:
将归东粤省母留别王二丈亹祁四丈骏佳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回首山阴最相忆,骨青髓绿园绮俦
出处:
将归东粤省母留别王二丈亹祁四丈骏佳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只将一片盘龙镜,长挂君家十二楼
出处:
将归东粤省母留别王二丈亹祁四丈骏佳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夙闻治水经,银泥封绿字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龙威丈人招我游,林屋洞中探玉笥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白云瀰瀰洞庭波,七十名峰奈乐何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长风吹我至禹穴,猿啼虎啸依藤萝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秦皇碑爱虫文古,夏后书愁鸟迹多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平生窃慕柱下史,列国宝书求未已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开君家书万卷馀,欲向琅函作蠹鱼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志在春秋希鲁叟,才堪辞赋薄相如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迩来颇究太公符,每恨荆轲剑术疏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筑坛天目步珠斗,一龙一蛇左右趋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闻君藏得鍊剑图,时时风雷起座隅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慷慨肯授英雄无,鉴湖之水多芙蕖,日捲珠帘楼上居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天下战争犹未已,请君亦读孙吴书
出处:
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君不见罗浮秀出朱明天,璇台万仞阊阖连
出处:
四百三十二峰草堂歌有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石桥如丝横绝顶,往来者谁皆飞仙
出处:
四百三十二峰草堂歌有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我年十五芙蓉妍,麻姑携手相缠绵
出处:
四百三十二峰草堂歌有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服食青霞犹未毕,忽见海日如金盘,悟道直出轩皇先
出处:
四百三十二峰草堂歌有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与公相得无龃龉,此时不饮将何如?山溪山石随公趋,山鬼山魈捋公须。
为公妩媚将公扶,公如不醉岂非愚。
出山三里溪先污,隔山十里唯通衢。
卖笑鬻歌金有馀,嚇鹓舐痔人人车;食人譬食鸡犬猪,避山如避弹雷区。
岂公所好容公居,公如有尾宁泥涂。
携筇独屐行崎岖,公无美酒谁呴濡?南山北山姑置诸,东山西山亦无殊;樵山弋山唯公需,公苟有酒何所无。
我无佳物赠公娱,提此三壶任公驱:酒壶其一系公襦,莫失莫忘公友于;唾壶其二公之奴,半酣能击歌呜呜;药壶其三中宽虚,公既醉矣眠公躯。
更有一壶不劳予,山中日醉神踌躇。
赤松洪崖无公逾,公所居山不即方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