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李信
李俦
李倜
李倜渔
李健
李僖
李僖鲁
李儒用
李元亮
李元凯
李元卓
李元嘉
李元圭
李元实
李元度
李元弼
李元振
李元操
李元昭
李元沪
李元畅
李元直
李元纮
李元组
李元翁
李元膺
李元若
李元表
李元鼎
李充
精选古诗
题画四首
题画四首
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题秋风纨扇图
旅馆题菊
题落霞孤鹜图
《绮疏遗恨》之刀
《绮疏遗恨》之尺
古诗名句
夜风大声吼盘涡,地坼澒洞豗鼋鼍
如瓮之蛟手可得,蛇龙岂复安巢窝,消息定理鱼柰何
烈风夜行岘山道,天阴城空鬼鸣啸
蒹葭委折波涛白,通济桥头老鸧叫
人言黄昏虎抟牛,牛虎两伤归各忧
万事岂尔能前谋,不如置之宽且休
君不见百足之虫光如虹,雷火烧死枯树中
岘石巉嵾孤根深,下盘厚土云气阴
查古诗
搜索
再次前韵
作者:
刘迎
朝代:
金
神农尝草木,济世以仁爱。
根源列郡出,品目成书载。
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
昌谷呕时须,文园渴尝待。
食异地黄并,效与芜菁逮。
岂惟齿众药,政自冠诸菜。
五州风土宜,罫布畦垄对。
垦锄尽众力,封培穷百态。
翠角春雨中,黄花晚烟外。
日送盘箸资,岁给瓶罂赖
。
片玉出头颅,层冰起肤背。
脆美掩莼葵,甘辛敌姜芥。
物生贵有用,对此一何快。
储贮得沈涵,弃遗免狼狈。
但足齐人餐,何惭楚臣佩。
诗句欣赏
MORE+
结体取宽平,挫笔少纵送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固知任诚悫,或少智术控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誉王已过厚,任蔡良可痛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独惜通鉴稿,细书失充栋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此石仅八寸,其价璆璧共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倖免佞人污,壶卢未押缝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易生信慷慨,如石充僧供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坳墨谨洗涤,廉棱戒磨砻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作我方正友,泚笔岂敢弄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嗟哉六月相,昊天不祚宋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绍述肆诋诬,天怒神怨恫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政荒相若鬼,敌喜国如梦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居洛十八载,伏如鸡处瓮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有园甚荒率,忘机到仆从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花药助读书,独乐不与众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我意独慕此,守黑甘无用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点易滴新泉,石田春可种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谁能考凤墅,抱残誇博综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兰论畹,蕙论亩,荷华菡萏泽陂有
出处:
蜀葵花歌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看花满眼意始快,艰苦骄矜何足取
出处:
蜀葵花歌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根源列郡出,品目成书载。
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
昌谷呕时须,文园渴尝待。
食异地黄并,效与芜菁逮。
岂惟齿众药,政自冠诸菜。
五州风土宜,罫布畦垄对。
垦锄尽众力,封培穷百态。
翠角春雨中,黄花晚烟外。
日送盘箸资,岁给瓶罂赖。
片玉出头颅,层冰起肤背。
脆美掩莼葵,甘辛敌姜芥。
物生贵有用,对此一何快。
储贮得沈涵,弃遗免狼狈。
但足齐人餐,何惭楚臣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