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张起
张起岩
张轸
张轼
张载
张辂
张辑
张辞
张达明
张达邦
张迎煦
张迎禊
张进
张进彦
张远
张远猷
张远览
张迥
张迪
张述
张适正
张选
张逊
张逊初
张通典
张逢原
张逢尧
张逸
张逸少
张逸藻
精选古诗
浣溪沙·二阕,题石迅生仿宋院画《春随人意图》。庚辰
金缕曲·校读榆生师《忍寒吟稿》有感
卜算子·二首,题郑君量德涵同门兄遗作《廑庐词剩甲稿》,庚辰2000春
卜算子·二首,题郑君量德涵同门兄遗作《廑庐词剩甲稿》,庚辰2000春
金缕曲·咏绿屋腊梅。辛巳2001立春腊月23日
满庭芳·壬午2002除日,绿屋观腊梅将残,花尽垂面于枝荫,亦奇事也。再画折枝题咏一阕云
金缕曲·贺施议对博士《花甲自寿词》原玉。癸未2003大暑
金缕曲·贺老伴天水君八秩初度
古诗名句
残月、残月,空忆当年皎洁
春渐暖,草初齐
小桥西
雨过夭桃已满枝
听莺啼
记取相逢时候,垂杨染就仙衣
独立不知斜日晚,咏新诗
东风吹放碧桃花,枝枝聚绛霞
查古诗
搜索
四言诗·祭母文
作者:
毛泽东
朝代:
近现代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擘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诗句欣赏
MORE+
白麟朱雁呈祥瑞,宝鼎芝房荐乐章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诏遣卫青将骠骑,使通司马拜中郎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待边亲驻狼居外,出塞兵藏马邑旁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龙马锦鞯来上谷,蒲萄银瓮出西凉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李陵台畔西风冷,苏武坡前落日荒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暮年始下轮台诏,思子宫前双泪绕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壮志凄凉天下悲,巡幸东从海上回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封祠无成还碣石,长生不复望蓬莱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鼎湖龙去秋萧瑟,金凫银雁灯如漆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空遗弓箭惨无神,青龙使者宫车出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万牛如山千里来,老泪裂眦铜仙摧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前车未改后车辙,昔人不尽今人哀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伤心秋草茂陵苑,又见东风铜雀台
出处: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棠梨花开春日迟,绿窗银屏鹦鹉啼
出处:
苏小小歌同端孝思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玉骢惯识寻芳路,手绾同心约郎去
出处:
苏小小歌同端孝思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上之回,紫阙拂曙红云开
出处:
上之回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蛟龙悬旌丽晓日,骆驼驾鼓鸣春雷
出处:
上之回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前勾陈,后玄武,凤凰来仪百兽舞
出处:
上之回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左黄钺,右白旄,万国稽首诸侯朝
出处:
上之回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玉帛如山不可计,天子之寿四万八千岁
出处:
上之回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擘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