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曾慥
曾懿
曾揆
曾敬
曾敷言
曾旼
曾易简
曾晞颜
曾曰唯
曾曰瑛
曾有光
曾朴
曾极
曾栋
曾梦选
曾棨
曾楚
曾槃
曾槱
曾永和
曾汪
曾治凤
曾浚成
曾渊子
曾渐
曾源昌
曾澈
曾灿
曾灿垣
曾炜
精选古诗
秋闺十首
秋闺十首
九日梅花
初度依旧韵
又依韵
豫儿归
寿梁直生八十一
水亭赏花
古诗名句
正月八日记游仙,三十六天洞灵洞
洞中窗户夜不扃,地底风雷日相哄
巉巉灵骨谁手凿,纳纳虚谺曷时澒
龙巅虎卧络薜萝,委盖垂旃挂鸾凤
茎高玉屑陈金柈,洼陷琼浆流码瓮
元田鸦色白于鸥,丹室蛇光红似蝀
石函绿字紫泥封,玄圃琼华青子种
白骡有迹蹋石田,金虎无声饮银汞
查古诗
搜索
黄山歌
作者:
冯其庸
朝代:
近现代
我梦黄山五十年,黄山梦我亦当然。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
诗句欣赏
MORE+
教化尊方伯,能令风俗敦
出处:
王方伯与时制深衣幅巾大带絇履见遗小诗裁谢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人文今更焕,吾道喜犹存
出处:
王方伯与时制深衣幅巾大带絇履见遗小诗裁谢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居士香山社,先生独乐园
出处:
王方伯与时制深衣幅巾大带絇履见遗小诗裁谢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兴来风日好,行傍柳花村
出处:
王方伯与时制深衣幅巾大带絇履见遗小诗裁谢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樽酒歌声发,蓬门秋意深
出处:
永嘉王子扬见访山中留酌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泉光浮野竹,山气湿空林
出处:
永嘉王子扬见访山中留酌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一笑得吾子,百年独此心
出处:
永嘉王子扬见访山中留酌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便期同隐操,更喜有高吟
出处:
永嘉王子扬见访山中留酌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寒入山中寺,今晨雪意逢
出处:
山寺对雪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清樽留客过,野兴对僧浓
出处:
山寺对雪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别渚迷鸥影,深林印虎踪
出处:
山寺对雪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此时谁会我,倚杖立高松
出处:
山寺对雪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送子长杨渡,白云歌未终
出处:
送吴希明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江山情共别,灯火梦还同
出处:
送吴希明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一路黄梅雨,半帆白鸟风
出处:
送吴希明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波声催棹急,何处寄诗筒
出处:
送吴希明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故人共短席,相对酒杯深
出处:
宜兴吴克学雨中远访予于吴山一宿而别咏此送之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一宿蘧庐梦,百年翰墨心
出处:
宜兴吴克学雨中远访予于吴山一宿而别咏此送之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雨疏分薄曙,虫响起空林
出处:
宜兴吴克学雨中远访予于吴山一宿而别咏此送之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后夜成相忆,月明何处砧
出处:
宜兴吴克学雨中远访予于吴山一宿而别咏此送之
作者:
孙一元
朝代:
明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