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朱模
朱次琦
朱正一
朱正中
朱正初
朱正民
朱正辞
朱毓文
朱氏
朱永锡
朱永龄
朱汝贤
朱池寺僧
朱沃
朱沄
朱沾
朱泰修
朱泽
朱洵
朱济道
朱浙
朱浚
朱浩
朱海
朱涛
朱涣
朱淑真
朱淳
朱清
朱清远
精选古诗
独携五首
独携五首
闻夷洲近事
入梦四首
入梦四首
入梦四首
入梦四首
沈阳惊变二首
古诗名句
诸生纵有春风思,无那归云为掩关
若为袪得古今愁,金紫荣身脱便休
世事清朝多稷契,天容遁野有巢由
从夸大隐官犹恋,倘遇东林酒亦留
伯氏黄冠虽不恶,总缘人弃觅沧洲
投杼当年似爱公,丝纶却卷向隆中
生来燕颔夸飞将,老去牛头事懒融
百炼雄心犹未死,五言新句傍谁工
查古诗
搜索
黄山歌
作者:
冯其庸
朝代:
近现代
我梦黄山五十年,黄山梦我亦当然。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
诗句欣赏
MORE+
碧山翠海帝王州,凤盖霓旌护冕旒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何幸升平无事日,衣冠祗从六龙游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帝德含弘在至仁,乾坤万物总皆春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天池浩浩嬉鱼鸟,御苑跄跄集凤麟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灵沼融融冬不冰,如云凫雁与鹍鹏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吾皇盛德惟蕃育,不重鹰雕搏击能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罝网临郊一面张,凌云排雾任飞翔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古今田猎三驱乐,惟有殷汤与圣皇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玉座金舆俯绿漪,水光林影漾龙旂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岂如汉武横汾乐,正似周文在沼时
出处: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白日红尘深复深,九衢车马骤骎骎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小楼独坐清风里,如在湘川渭水浔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世上浮荣了不知,閒调绿绮理朱丝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楼头只许徽之造,楼外从人歌竹枝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清风飒飒清云深,六月楼中暑不侵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朝阳光辉下凤彩,暮雨髣髴闻龙吟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百年谁继赵松雪,近数毗陵王绂高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忽复乘云去无迹,登楼怀忆使心劳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先生已别金陵去,归住吴淞近海滨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淇澳潇湘随处有,清风明月共何人
出处: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作者:
杨士奇
朝代:
明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