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董新策
董旭
董昙
董晓山
董朴
董杞
董楷
董榕
董樵
董正官
董正扬
董武子
董沛
董法海
董淑贞
董渊
董潮
董澄镜
董烈
董煟
董玘
董玚
董琬贞
董白
董瞿老
董笃行
董筐
董纪
董绍
董绍兰
精选古诗
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
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
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
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
石隐园
白翁老公祖请告归淄青岁暮凄其离怀充斥漫赋绝句言别
白翁老公祖请告归淄青岁暮凄其离怀充斥漫赋绝句言别
白翁老公祖请告归淄青岁暮凄其离怀充斥漫赋绝句言别
古诗名句
叩马何饶舌,采嶶还苦吟
当年谏武意,昔日事殷心
生死知音在,明夷用独深
公孙昔日据玄菟,北连蹋顿骋狼顾
曹公万里动征师,到此沮洳不得渡
田生义侠久知名,驻车虚左亲邀迎
屏人慷慨谈心腹,兵家诡道先虚声
卢龙小路才一骑,佯言返旆潜度兵
查古诗
搜索
黄山歌
作者:
冯其庸
朝代:
近现代
我梦黄山五十年,黄山梦我亦当然。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
诗句欣赏
MORE+
穜成百树梅华,此是穷奢极欲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靠山一亩穜竹,近水两畦栽华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客至莫愁下箸,二十七穜菜鲑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平沙漠漠两岸,流水弯弯几村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兴至便呼叶渡,归来不掩柴门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临水閒心便远,见山尘虑都消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此间益者三友,一琴一卷一瓢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风来柳线转媚,雨过桃华更妍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著履绕堤散步,自言不减神仙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山人作何功课,终日对山不语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问我此意何如,白云自来自去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赤日堕于西隅,白月升于东牖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我趁于此开尊,佩得金印如斗
出处:
水居漫兴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天回地迥浩茫茫,万象昭列四气翔
出处:
郑母寿歌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人生其中百念长,消松至灵空彷徨
出处:
郑母寿歌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持握径寸寿无疆,专静沈默道之乡
出处:
郑母寿歌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心游至和迓百祥,有子贤哲孙枝昌
出处:
郑母寿歌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委运任遇神不伤,念中无营身轻康
出处:
郑母寿歌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春妍景淑日载阳,莺鸣华发化无方
出处:
郑母寿歌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子孙拜上千年觞,心知和悦乐未央
出处:
郑母寿歌
作者:
高攀龙
朝代:
明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