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曾元澄
曾光斗
曾公亮
曾兴仁
曾兴宗
曾几
曾劭
曾华盖
曾协
曾原一
曾原郕
曾受益
曾君棐
曾咏
曾唯
曾唯仲
曾国才
曾国荃
曾国藩
曾如骥
曾子良
曾孝宗
曾孝宽
曾季狸
曾安强
曾宋珍
曾宏正
曾宏父
曾宰
曾寅孙
精选古诗
题江上抱琴图
题万初上人枯木兰竹图
题高僧图二首为心传上人赋
题高僧图二首为心传上人赋
题孙碧霄画四时小景为王存睿赋
题孙碧霄画四时小景为王存睿赋
题孙碧霄画四时小景为王存睿赋
题孙碧霄画四时小景为王存睿赋
古诗名句
一道飞霜随驻节,九霄甘雨逐乘骢
乘骢取道巴渝路,重叠青山莽回互
毡帽峰头日欲低,琵琶峡口云初度
褒斜南去即苗夷,苦竹黄茆夹岸齐
飞鸟冲烟投古碛,断猿啼月挂深溪
双旌遥度乌蒙嶂,眼底貔貅拜相向
未须搏击树奇勋,且慰苍苍远人望
沤波涨碧兰苕春,王孙英标真可人
查古诗
搜索
黄山歌
作者:
冯其庸
朝代:
近现代
我梦黄山五十年,黄山梦我亦当然。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
诗句欣赏
MORE+
五侯宾从集如云,四夷门馆多迎款
出处:
丙戌金陵作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须臾教乐从天来,齐歌赵舞皆柔谐
出处:
丙戌金陵作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愧我儒生眼未识,日逐羸马随飞埃
出处:
丙戌金陵作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飞埃扑人心草草,风光只在长安道
出处:
丙戌金陵作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故乡回首白云遥,归去南山且终老
出处:
丙戌金陵作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大溪昔日风光好,十家五家同一保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鸡犬相闻达曙喧,晓钟递击无昏早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山人居山只食山,种得稻粱心亦閒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取柴斫竹白云里,筑埧分泉绿树间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山入于此自云乐,饱食安眠甘澹薄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里胥无复夜惊呼,足迹都忘到城郭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梵宫禅伯亦风流,辄与文人相唱酬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僧堂懒作六时礼,客馆偏能几日留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吁嗟此事犹眼见,倏忽光阴去如箭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至今惟有三家村,出入豺狼心胆战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相逢路上多含哀,辛苦如何说得来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只将筋力付流水,空把形容同死灰
出处:
大溪山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海上灵山孕神秀,万木苍苍碧云溜
出处:
龙龛禅寺追和王高二太史题壁诗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山头霁色衬朝霞,树里岚光宜晚照
出处:
龙龛禅寺追和王高二太史题壁诗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尘嚣迥隔绝纤埃,金仙之宅如蓬莱
出处:
龙龛禅寺追和王高二太史题壁诗
作者:
陈航
朝代:
明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