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孙咸
孙唐
孙唐卿
孙嗣
孙因
孙固
孙坦
孙垓
孙培统
孙士廉
孙士毅
孙士鹏
孙处
孙处玄
孙复
孙大廉
孙大雅
孙天宁
孙夫人
孙奇彦
孙奇逢
孙奭
孙子光
孙子多
孙子秀
孙子肃
孙子进
孙存吾
孙宁
孙宏
精选古诗
元夜奉诸公饮瞻辰草堂
九日亭上独酌六弟送盘飧至有怀
九日喜何叔皮至山庄
夜观陈鸣野画草堂壁作歌谢之
望雪怀陈鸣野二首
望雪怀陈鸣野二首
饮女文宅冒雪夜归
闰十二月三日蒸燠其夜迅雷大雨同鲁南纪变一首
古诗名句
英杰出风雷护陇亩,系兴亡
笑独夫,墓穴藏
看平民,已上场
挥赤帜檄传,北漠南洋
推翻旧阀进劳农,解放中华援列邦
东风好,自由花遍地,领群芳
稳泛涟漪一棹轻
远山螺黛若为情
查古诗
搜索
题曹娥碑歌
作者:
谢肃
朝代:
明
婉娈曹氏女,生长虞江滨,乃父安歌能乐神。
?涛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脚成沉沦。
其时孝娥才十四,日夜哀号动天地。
奋身跃入龙伯宫,抱父尸出洪波中。
汉安年迄元嘉始,惨淡荒坟烟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浆方祭诔。
诔文本是邯郸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辞既赏蔡中郎,妙墨重挥王内史
。
内史临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丽中坚贞。
疾迟偃仰各合度,正侧方圆皆有程。
金锥画沙锋芒敛,玉树照水枝柯清。
秋风群飞鸿雁叙,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铭石犹隶体,力命雅深堪与比。
鸿都分法授于神,笔势去来同一轨。
流传萧梁到李唐,纷纷鉴者迷精光。
退之平时厌姿媚,于此题识何端庄。
乃知嗜好在奇古,况兼孝烈如曹女。
碑阴隐语亦了然,可惜无言讥魏武。
魏武徒劳校色丝,以孝移忠忍不为。
独觉遗风扇乡里,顺孙孝子相追随。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书家往往无真识,太息还君须韫椟。
诗句欣赏
MORE+
舞袖蹁跹锦云绕,寿觞潋滟丹霞光
出处:
送同年翁宗海归省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板舆迎养私心稳,还向仙班联玉笋
出处:
送同年翁宗海归省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剩吐胸中五色纹,献入蓬莱补龙衮
出处:
送同年翁宗海归省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上人自是云水踪,一瓶一锡西复东
出处:
送僧石庵归饶州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参禅游遍京华寺,忽忆故乡天外峰
出处:
送僧石庵归饶州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满空凉露洗残暑,木杯晓发长河渚
出处:
送僧石庵归饶州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吹醒禅心蘋蓼风,惊残诗梦梧桐雨
出处:
送僧石庵归饶州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一夜苍松偃故山,丛林法侣应知还
出处:
送僧石庵归饶州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遥想山中旧猿鹤,相迎已出苍松关
出处:
送僧石庵归饶州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禁钟催尽铜龙水,银蟾半坠鸦声起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有客承恩出帝城,紫陌东风嘶騄駬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锦筵祖饯百花前,金尊绿酒香浮蚁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酒阑上马不可留,目断双凫碧云里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瑶琴到日奏阳春,散作弦歌环百里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桑麻随处蔼晴云,桃李满城簇香绮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汝川之水千尺深,知君惠泽亦如此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他年青史传循良,中牟善政宁专美
出处: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玄云一望连平陆,朔风到处飘滕六
出处:
雪后西郊即事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应疑天上有神工,开刀碎剪昆山玉
出处:
雪后西郊即事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朝来旭日当天红,乾坤万象光玲珑
出处:
雪后西郊即事
作者:
黄仲昭
朝代:
明
?涛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脚成沉沦。
其时孝娥才十四,日夜哀号动天地。
奋身跃入龙伯宫,抱父尸出洪波中。
汉安年迄元嘉始,惨淡荒坟烟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浆方祭诔。
诔文本是邯郸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辞既赏蔡中郎,妙墨重挥王内史。
内史临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丽中坚贞。
疾迟偃仰各合度,正侧方圆皆有程。
金锥画沙锋芒敛,玉树照水枝柯清。
秋风群飞鸿雁叙,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铭石犹隶体,力命雅深堪与比。
鸿都分法授于神,笔势去来同一轨。
流传萧梁到李唐,纷纷鉴者迷精光。
退之平时厌姿媚,于此题识何端庄。
乃知嗜好在奇古,况兼孝烈如曹女。
碑阴隐语亦了然,可惜无言讥魏武。
魏武徒劳校色丝,以孝移忠忍不为。
独觉遗风扇乡里,顺孙孝子相追随。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书家往往无真识,太息还君须韫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