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张海珊
张海舫
张海鸥
张涣
张涤华
张淏
张淑
张淑芳
张淮
张深
张清子
张清标
张清瀚
张渊
张渊微仆母
张渐
张渥
张温
张湄
张湍
张湖山
张湘
张湘任
张湜
张溍
张溥
张滉
张演
张潞
张潮
精选古诗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送陈集生奉使祀南海道八平湖省觐尊公因将毋及仲氏归里十首
古诗名句
宫阙犹看旧颜色,徒圬朱垩踵增华
巴峡堤横浊浪旋,石梁蠡海永沉渊
双鱼展目期天日,千载传文化鹤烟
卜祀须登九霄上,观澜可伫此江边
山城已是歌渐歇,何岁重来问稔年
伊川别雨入江风,寄窟巴山讨易蒙
理出神工心致一,务成天下道归同
俯看白鸟残亭外,纷绕烟舟未济中
查古诗
搜索
鲤鱼山
作者:
归有光
朝代:
明
鲤鱼山头日,日落山紫赤。
遥见两君子,登岸问苦疾。
此地饶粟麦,乃以水荡潏。
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今年虽下种,湿土乾芽茁。
因指柳树间,此是吾家室。
前月水漫时,群贼肆狂獝。
少弟独骑危,射死五六贼。
长兄善长鎗,力战幸得释。
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问之此何由,多是屯军卒。
居民亦何敢,为此强驱率。
始者军掠民,以后军民一。
民聚军势孤,民复还劫卒。
鲤鱼山前后,遂为贼巢窟。
徐、沂两兵司,近日穷剿灭。
军贼选骁健,叱呼随主帅。
民贼就擒捕,时或有奔逸。
其中稍黠者,通贿仍交密
。
以此一月间,颇亦见宁谧。
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
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
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
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
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
诗句欣赏
MORE+
堂上三千宾,堂中六一叟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无日不开花,无时不携酒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翠幰何亭亭,朱霞亦濯濯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周遭十二阑,飞香透帘幕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敲棋坐明烛,微风动清夜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迟我同心人,落花满亭榭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高台四无人,啸声堕林樾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彷佛罗浮仙,空山弄明月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亭亭风雾中,琳琅自成圃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何言对此君,大业在千古
出处:
胡谷元池亭杂咏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淇园晕紫霞,恍作赤城色
出处:
沈氏园异竹数竿俨如红玉客话于余乞一绝纪之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为问石家郎,珊瑚几千尺
出处:
沈氏园异竹数竿俨如红玉客话于余乞一绝纪之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青林带平楚,杂坐惟渔樵
出处:
题寺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回看万峰里,一径入中条
出处:
题寺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楼台出林杪,入望杳难分
出处:
题寺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半夜投龙去,千山尽白云
出处:
题寺壁二首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茫茫大河水,一叶向江南
出处:
黄河大风商舶阻绝姜计部仲文遣人觅舟载余一夕遂抵淮上因得口号六首却寄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不遇姜公子,何人借布帆
出处:
黄河大风商舶阻绝姜计部仲文遣人觅舟载余一夕遂抵淮上因得口号六首却寄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扬帆度吕梁,回首见萧县
出处:
黄河大风商舶阻绝姜计部仲文遣人觅舟载余一夕遂抵淮上因得口号六首却寄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桃源何处村,千家寄高岸
出处:
黄河大风商舶阻绝姜计部仲文遣人觅舟载余一夕遂抵淮上因得口号六首却寄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遥见两君子,登岸问苦疾。
此地饶粟麦,乃以水荡潏。
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今年虽下种,湿土乾芽茁。
因指柳树间,此是吾家室。
前月水漫时,群贼肆狂獝。
少弟独骑危,射死五六贼。
长兄善长鎗,力战幸得释。
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问之此何由,多是屯军卒。
居民亦何敢,为此强驱率。
始者军掠民,以后军民一。
民聚军势孤,民复还劫卒。
鲤鱼山前后,遂为贼巢窟。
徐、沂两兵司,近日穷剿灭。
军贼选骁健,叱呼随主帅。
民贼就擒捕,时或有奔逸。
其中稍黠者,通贿仍交密。
以此一月间,颇亦见宁谧。
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
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
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
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
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