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史安叔
史宗
史宗恺
史定之
史宜之
史密
史少南
史尧弼
史嵩之
史常之
史干
史延
史廷贲
史弥坚
史弥大
史弥宁
史弥巩
史弥应
史弥忠
史弥逊
史徽
史忠
史思明
史恩培
史悠咸
史惟圆
史愚
史慥之
史懋锦
史才
精选古诗
和质卿叔六秩述怀诗八首
和质卿叔六秩述怀诗八首
和质卿叔六秩述怀诗八首
次薛君明剑元旦偶成韵三首
次薛君明剑元旦偶成韵三首
次薛君明剑元旦偶成韵三首
六十年述怀十二律
六十年述怀十二律
古诗名句
此时去访杨道士,青天犹压杨花垂
太平门外虽多景,莫妙梅花水清冷
栖霞有约不得行,孤负千峰老鸦颈
沈子报雠塞外行,一诧便得千黄金
买马买鞍意不惬,更买五尺番家铁
镂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细瓦厂中多狐狸,京师夜行不敢西
叔子佩之只一过,黄蒿连夜闻狐啼
查古诗
搜索
送吴子化北游因简童子鸣山人胡原荆御史
作者:
王叔承
朝代:
明
广陵潮头磨宝刀,落日正悬杨子桥。
椎牛置酒赛河伯,白虹当座开青霄。
一杯万里行色骄,虎头将军髯紫毛。
弹铗金精啸生火,酣歌忽指欃枪高。
书生能笔又能箭,谁堪巧饰人前面。
阴山六月马走冰,侠气淋漓心一片。
玉鞍斜挂单于头,血花乱洒青袍茜。
行行尽弃雕虫艺,骏骨还应向燕冀。
壮君慷慨十三篇,老我沈冥五千字。
声诗字学俱微茫,男儿白手为侯王。
君不见郭汾阳,生平著书曾几行。
笑谈将相动自得,道与古圣参徜徉。
北征倘见胡御史,传声勿事词人章。
言官岂无经国疏,骅骝伯乐方康庄。
天子垂衣御春殿,相公努力当乾纲。
此时定容直臣口,愿思大体无猖狂。
呼韩稽颡亦难恃,烽烟或报胡尘黄。
匡衡刘向总忧国,可宜魏绛宜陈汤。
相逢燕市醉怀合,若论边塞先庙廊。
燕山青青易水绿,有人更唱萧萧曲。
苍颜怪颔卖文者,便是当年高击筑。
黄金台下胡姬家,垆头旧典王生服。
我亦尝嗤广武军,竖子英雄犹在目。
诸君此去功名成,问余多恐黄粱熟
。
诗句欣赏
MORE+
当日疲癃均乳哺,于今畎亩尽墙羹
出处:
丁长官祠秋祭示里人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一祠已表桐乡爱,列传还须国史成
出处:
丁长官祠秋祭示里人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霜耀星华朱鸟上,水涵山骨铁桥清
出处:
丁长官祠秋祭示里人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定山归后再清康,夜半呼儿喜欲狂
出处:
梦庄定山遣使来问梦中以诗答云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梦遣长须来问病,故应早岁见羹墙
出处:
梦庄定山遣使来问梦中以诗答云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文靖一生随老笔,太虚四大作禅床
出处:
梦庄定山遣使来问梦中以诗答云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南北地殊生异世,先生何处问行藏
出处:
梦庄定山遣使来问梦中以诗答云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碧玉山楼晓枕眠,独吟楼上笑阳关
出处:
晓枕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人世谁为儿女态,道流空说化形仙
出处:
晓枕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衡岳开山秋正好,舂陵望岳地相连
出处:
晓枕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碧云野路无羁绊,五尺丹藤两屦烟
出处:
晓枕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沧波老父多閒日,碧玉先生著破巾
出处:
答雪斋先生惠历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一榻久便深谷卧,百年长借内台春
出处:
答雪斋先生惠历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新书每用知时令,宠贶多应及里人
出处:
答雪斋先生惠历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鹤舞云飞皆得意,坐看百粤尽归仁
出处:
答雪斋先生惠历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黄菊开时霜满林,山风吹冷薜萝襟
出处:
次韵吾县博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肯忘沂水归时咏,也到庐山酒处寻
出处:
次韵吾县博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自得不须言有命,太虚元只是无心
出处:
次韵吾县博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白头不作人间梦,一笑江门契亦深
出处:
次韵吾县博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眼看百物随时过,路有千岐到处多
出处:
次韵邓督府见寄
作者:
陈献章
朝代:
明
椎牛置酒赛河伯,白虹当座开青霄。
一杯万里行色骄,虎头将军髯紫毛。
弹铗金精啸生火,酣歌忽指欃枪高。
书生能笔又能箭,谁堪巧饰人前面。
阴山六月马走冰,侠气淋漓心一片。
玉鞍斜挂单于头,血花乱洒青袍茜。
行行尽弃雕虫艺,骏骨还应向燕冀。
壮君慷慨十三篇,老我沈冥五千字。
声诗字学俱微茫,男儿白手为侯王。
君不见郭汾阳,生平著书曾几行。
笑谈将相动自得,道与古圣参徜徉。
北征倘见胡御史,传声勿事词人章。
言官岂无经国疏,骅骝伯乐方康庄。
天子垂衣御春殿,相公努力当乾纲。
此时定容直臣口,愿思大体无猖狂。
呼韩稽颡亦难恃,烽烟或报胡尘黄。
匡衡刘向总忧国,可宜魏绛宜陈汤。
相逢燕市醉怀合,若论边塞先庙廊。
燕山青青易水绿,有人更唱萧萧曲。
苍颜怪颔卖文者,便是当年高击筑。
黄金台下胡姬家,垆头旧典王生服。
我亦尝嗤广武军,竖子英雄犹在目。
诸君此去功名成,问余多恐黄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