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万方煦
万日吉
万松禅师
万某
万树
万椿
万楚
万正常
万氏
万淑修
万白
万盛
万石德躬
万秋期
万经
万表
万规
万言
万象春
万邦荣
万钟杰
万钿
万锦雯
万齐融
三于真人
三兴居士
三娘
三学诸生
三宝柱
三朵花
精选古诗
点绛唇
西江月
爪茉莉
忆王孙
滴滴金
贺圣朝
谒金门
锦堂春
古诗名句
是他本色钟情处
试参浓笑欢喜禅,果然多子非情误
小颗猩唇血血红
噙珠吹露倚东风
朝来烟雨弱为慵
槛外簇来新凤子,花间弹起白头翁
何时簠簋荐春宫
莫惜春光暮
查古诗
搜索
解嘲诗(并序)
作者:
屠滽
朝代:
明
见恶必远避,见善尝加恭。
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
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
此札实差谬,何谓声枌枌。
到处任播扬,有类衡与纵。
碧川居论思,如何不纳忠。
致书戒老夫,友道皆云隆。
追思昔年事,大明丽长空。
尧舜喜复出,万几任匆匆
。
纳谏真如流,明良喜相逢。
荆榛委篱落,芝术收药笼。
万姓乐熙皞,四方无鞠讻。
今上初出阁,庶事元老总。
九卿集东阁,讲官索儒宗。
先求语言正,更论德学崇。
人各荐一二,不称交相攻。
老夫荐两杨,碧川川流壅。
为语带乡音,不及问学充。
因之又复荐,元老耳若聋。
欣然用石斋,万口称股肱。
碧川已备知,岂肯心怀凶。
同乡又相亲,度量廓有容。
维时科道官,有事忤宸衷。
一朝下缧绁,难便责保庸。
颠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
台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
日暮无人收,厥职谁与供。
越例送台部,又恐触衮龙。
天曹借中书,摄事犹宾鸿。
此举实旧规,碧川岂不聪。
书来既善道,如何报科中。
彼若击巨石,我犹履薄冻。
今复寄吴下,大伤君子风。
碧川岂为此,姻旧情雍雍。
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己功。
抑恐入铨者,邪正有不同。
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冲。
当时吕都谏,气节侪何颙。
亦尝论此辈,怀毒犹?蜂。
其祸必在后,亦或先其躬。
福善与祸淫,循环两无穷。
莫道此言虚,应若丰山钟。
云衢谩委蛇,何必好怔忪。
马周三十贵,屡受唐室封。
崇卑各分定,何必萦心胸。
石田若闻此,其言未必从。
我欲到虎丘,携酒追吟踪。
愿言保遐寿,待我谈始终。
诗句欣赏
MORE+
尽拚谈笑乡人共,始识尧夫混物情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绕池红紫斗芳菲,满座春风散晓晖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水气浑和花气好,单衣常似浴沂归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主人素性爱筼筜,南壑移栽护北堂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任取他年栖凤处,清阴聊得且尚羊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半亩塘边路几乂,尽堪傍柳更随花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行行咫尺春常在,不用前川趋物华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见说刘伶眼已青,犹疑荷锸未忘形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当轩未了青山色,一几惟消更一屏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半点尘嚣不受侵,百花丛艳竹疏阴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游鱼戏沫惟平沼,乐鸟高歌自远林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竹须长有不须繁,闲里时时执斧看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君子洗心如洗竹,荒枝休得到千竿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棫朴云何不作人,常从妙处运天斤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年来袖却朝元手,满院奇花色色真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暮春才得揽群芳,把酒临阶喜欲狂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珍重归来闲宰相,片时刚为小生忙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先生行止总随时,最有江间鸥鹭知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桃李于今春几度,苍松留得老龙知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竹下池边怪石多,侵苔长坐自摩挲
出处: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作者:
方献夫
朝代:
明
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
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
此札实差谬,何谓声枌枌。
到处任播扬,有类衡与纵。
碧川居论思,如何不纳忠。
致书戒老夫,友道皆云隆。
追思昔年事,大明丽长空。
尧舜喜复出,万几任匆匆。
纳谏真如流,明良喜相逢。
荆榛委篱落,芝术收药笼。
万姓乐熙皞,四方无鞠讻。
今上初出阁,庶事元老总。
九卿集东阁,讲官索儒宗。
先求语言正,更论德学崇。
人各荐一二,不称交相攻。
老夫荐两杨,碧川川流壅。
为语带乡音,不及问学充。
因之又复荐,元老耳若聋。
欣然用石斋,万口称股肱。
碧川已备知,岂肯心怀凶。
同乡又相亲,度量廓有容。
维时科道官,有事忤宸衷。
一朝下缧绁,难便责保庸。
颠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
台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
日暮无人收,厥职谁与供。
越例送台部,又恐触衮龙。
天曹借中书,摄事犹宾鸿。
此举实旧规,碧川岂不聪。
书来既善道,如何报科中。
彼若击巨石,我犹履薄冻。
今复寄吴下,大伤君子风。
碧川岂为此,姻旧情雍雍。
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己功。
抑恐入铨者,邪正有不同。
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冲。
当时吕都谏,气节侪何颙。
亦尝论此辈,怀毒犹?蜂。
其祸必在后,亦或先其躬。
福善与祸淫,循环两无穷。
莫道此言虚,应若丰山钟。
云衢谩委蛇,何必好怔忪。
马周三十贵,屡受唐室封。
崇卑各分定,何必萦心胸。
石田若闻此,其言未必从。
我欲到虎丘,携酒追吟踪。
愿言保遐寿,待我谈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