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吴未淳
吴本嵩
吴本泰
吴机
吴李芳
吴杭
吴枟
吴柏
吴某
吴柔胜
吴栋
吴树芬
吴树萱
吴栻
吴桂森
吴桢
吴梅
吴梅卿
吴梅鼎
吴梦庚
吴梦旭
吴梦旸
吴梦阳
吴棠
吴棫
吴森
吴森札
吴植
吴楷
吴榴阁
精选古诗
圭峰登高二首
圭峰登高二首
圭峰题李真人岩
旅夜书怀二首
旅夜书怀二首
舟次沙头
夏夜不寐
重阳雨坐有怀圭峰登高
古诗名句
贪听?郎歌宛转,任教风露湿衣裳
君为北客向南征,我是南人暂北行
阳鸟欲辞春燕至,那能不起故园情
怪汝深杯百不辞,夜央相对各凄其
朱门酒肉应无限,谁解将情向别离
槐柳阴阴护帝城,春衫载酒爱流莺
自是愁人听作泪,不关能唱两般声
林间姑恶无他语,只解将悲恼客眠
查古诗
搜索
送张都水
作者:
吴宽
朝代:
明
幽燕建都邑,九鼎从而迁。
八政一日食,仰此东南偏。
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
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
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
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
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
。
岩岩鲁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
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
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
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
维此百泉眼,利博人争传。
入渠有余沥,可溉万顷田。
只今东方民,老幼咸颠连。
槁项与黄馘,嗷嗷口流涎。
潴泄倘有策,旱涝何须怜。
漕粟国用足,种粟民生全。
他年司马氏,载入《河渠》篇。
诗句欣赏
MORE+
白云飞云之光荧,二科九龙之旧盟
出处:
何钝庵侍御将以考满便归叙别离家者十有四年矣予离家十五年矣时予将引年求归勃焉感怀不胜故山之念赠以是诗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欲归乞归事竟成,无边风月无人争
出处:
何钝庵侍御将以考满便归叙别离家者十有四年矣予离家十五年矣时予将引年求归勃焉感怀不胜故山之念赠以是诗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高坐大睡了馀生,耳尖宠辱不足惊
出处:
何钝庵侍御将以考满便归叙别离家者十有四年矣予离家十五年矣时予将引年求归勃焉感怀不胜故山之念赠以是诗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尔时君行我长往,健足高步虽老矣,犹能供四海九州名山大川之征营
出处:
何钝庵侍御将以考满便归叙别离家者十有四年矣予离家十五年矣时予将引年求归勃焉感怀不胜故山之念赠以是诗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大科此明月,金陵此明月,漳浦此明月,万古此明月
出处:
赠林美中司教之漳浦美中昔相从于大科今相见于南宫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广文端默忘毡时,见月相思几圆缺
出处:
赠林美中司教之漳浦美中昔相从于大科今相见于南宫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五岭北来遥遥,千山万山相连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东海洪潮浮佛山,端浈之水西汇门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时有达人奇士轻,秋官冼氏之子生其间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岩姿石骨铁为肝,清诗秀文信手拈,劲节不屈八磨盘,何物女子生宁馨?有母陈也不世贤,降神天姥金精仙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姆仪闺范足世传,孟母尹母相后先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禄养之畏人,孰与善养之峻洁而超全?无为辱身以及亲,尝闻善教以三迁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昔时学校今林峦,习气何如静学便?从师学道如终焉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掉头挥手谢宗姻,将子直入朱明天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猗哉贤母之懿节,丈夫之所难,神女何必誇金泉,我歌贤母贤无前
出处:
冼贤母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乘田委吏大圣人,抱关击柝非为贫,封人木铎犹知天,高车驷马何臣邻
出处:
放歌赠颜吏目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清好浊觳觫君,颜子之后多遗仁,卫幕曾游泮水滨
出处:
放歌赠颜吏目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武夷风月与人同,光霁之体无彼我、无终穷
出处:
武夷风月代券付洪子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宇宙充塞,流行大通
出处:
武夷风月代券付洪子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风月阅人知多少,人不见风月之始终
出处:
武夷风月代券付洪子歌
作者:
湛若水
朝代:
明
八政一日食,仰此东南偏。
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
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
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
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
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
岩岩鲁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
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
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
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
维此百泉眼,利博人争传。
入渠有余沥,可溉万顷田。
只今东方民,老幼咸颠连。
槁项与黄馘,嗷嗷口流涎。
潴泄倘有策,旱涝何须怜。
漕粟国用足,种粟民生全。
他年司马氏,载入《河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