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萧霖
萧韶
萧项
萧颖士
萧驎
萧鸿吉
萧龙
萨哈岱
萨大年
萨大文
萨玉衡
萨纶锡
萨迎阿
萨都剌
萼岭书生
葛□渭
葛一龙
葛之覃
葛书思
葛元福
葛公绰
葛其龙
葛嗣溁
葛士达
葛天民
葛嫩
葛守忠
葛宜
葛宫
葛寅炎
精选古诗
香港李国明兄以墨梅一幅见赠赋此以谢
香港李国明兄以墨梅一幅见赠赋此以谢
厦门南普陀
梦仙郎
泉州开元寺
乙亥重阳后一日访宝峰寺
读颖庐居士《禅诗二百首》
丙子秋日偕友人游燕子湖二首
古诗名句
敷辞振扬马,万代长昭回
赤县岂足宅,适彼昆崙隅
仙山峙九重,层各万里馀
玉楼十二所,粲丽悉无殊
峨峨金墉城,中有王母居
下俯二曜景,振佩四风俱
元霞布九光,甘露洒丹珠
言龟巢玉树,牛渚蜕瑶螭
查古诗
搜索
送杨君谦致仕
作者:
吴宽
朝代:
明
公署席未暖,求去何嗷嗷。
济河先焚舟,预卖冠与袍。
我不更劝子,知子意殊牢。
昨者见章疏,陈情欲长号。
谓臣心腹间,有疾刺如刀。
自宜针石恶,不任簿书劳。
蒙恩赐封典,父母喜俱叨。
雨露不知感,臣岂如蓬蒿。
壮年可驱策,正合从时髦。
臣实自知愧,奈缘病相遭。
当道奖恬退,幸尔遇山涛。
九重遂俯从,孰谓天居高。
郎官信美秩,视之等秋毫。
未论子所能,此足称贤豪。
纷纷投牒者,群然赴仪曹。
其间或衰迈,虚名尚贪饕。
如子真难得,识者争嘉褒。
而我复增愧,头颅已霜毛。
归心觉愈急,如索更加绹。
子归免羁绊,槛兽初奔逃。
卬首不回顾,跳舞向林皋。
岁暮多冰雪,长河阻轻舠。
河神不世情,助子水滔滔
。
旧宅傍吴市,门前是南濠。
性不耐居处,志惟嗜游遨。
南指天目山,誓将友猿猱。
归来必自得,有乐斯陶陶。
发泄胸中奇,文场战当鏖。
多事反自今,笔墨肯停操。
已忘虞卿愁,且著屈子骚。
诗句欣赏
MORE+
巧拙分心亦易知,屈伸同术遂难思
出处:
自问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本无傲骨时如傲,自有痴肠日就痴
出处:
自问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凭此方人非复是,忽然问我信还疑
出处:
自问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看来世路宜孤往,梦入虚舟尚远期
出处:
自问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巍巍五岳独高嵩,下有黄河万里同
出处:
孟秋四日承命典中州乡闱恭纪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川岳半分人地责,图书全表圣贤功
出处:
孟秋四日承命典中州乡闱恭纪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其间名世关今古,此日观成见始终
出处:
孟秋四日承命典中州乡闱恭纪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昭代薪槱乡举盛,斯文得与乃天中
出处:
孟秋四日承命典中州乡闱恭纪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黄郭当年一代师,敢将名姓强追随
出处:
共事为黄赞伯铨部赞伯我友有同心矣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澄清淆浊君应否,谠论危言我尚为
出处:
共事为黄赞伯铨部赞伯我友有同心矣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身入风云观错变,心先时地力推移
出处:
共事为黄赞伯铨部赞伯我友有同心矣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斯文未坠天中在,吾道前行即后规
出处:
共事为黄赞伯铨部赞伯我友有同心矣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一自文心落众缘,狂澜百派任波漩
出处:
与赞伯有商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敝衰八代当年甚,刑法诸家近日贤
出处:
与赞伯有商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汉世治安空策论,宋朝君德忽经筵
出处:
与赞伯有商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浮言口实真堪唾,力洗儒羞或共肩
出处:
与赞伯有商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星车夕发遂河干,来往征途异暑寒
出处: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城野秋残闻见改,堂阶地隔怨咨难
出处: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郑图欲献须多绘,贾策方成仰乙观
出处: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昧死臣言终出位,循躬九载日瘝官
出处: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济河先焚舟,预卖冠与袍。
我不更劝子,知子意殊牢。
昨者见章疏,陈情欲长号。
谓臣心腹间,有疾刺如刀。
自宜针石恶,不任簿书劳。
蒙恩赐封典,父母喜俱叨。
雨露不知感,臣岂如蓬蒿。
壮年可驱策,正合从时髦。
臣实自知愧,奈缘病相遭。
当道奖恬退,幸尔遇山涛。
九重遂俯从,孰谓天居高。
郎官信美秩,视之等秋毫。
未论子所能,此足称贤豪。
纷纷投牒者,群然赴仪曹。
其间或衰迈,虚名尚贪饕。
如子真难得,识者争嘉褒。
而我复增愧,头颅已霜毛。
归心觉愈急,如索更加绹。
子归免羁绊,槛兽初奔逃。
卬首不回顾,跳舞向林皋。
岁暮多冰雪,长河阻轻舠。
河神不世情,助子水滔滔。
旧宅傍吴市,门前是南濠。
性不耐居处,志惟嗜游遨。
南指天目山,誓将友猿猱。
归来必自得,有乐斯陶陶。
发泄胸中奇,文场战当鏖。
多事反自今,笔墨肯停操。
已忘虞卿愁,且著屈子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