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弘智
弘曣
弘皎
弘瞻
弘道
张□
张□□
张䌌英
张一凤
张一如
张一斋
张一旸
张一言
张一鸣
张一鹄
张一麟
张万公
张万顷
张三异
张世仁
张世域
张世承
张世昌
张世法
张世浚
张世美
张世英
张丛
张中孚
张中行
精选古诗
锦园访荷二首
万顷堂晚渡
独山晚归
甲戌十一月二十三日以出席苏省一区社会教育研究会将之广陵喜而有作
至广陵轮渡上一绝
广陵道中戏作
蠡湖即景
闻无锡陷落
古诗名句
不嫌过膝短,正喜著身宽
见影心犹称,时披月下看
只说暂违去,如何竟不来
莫非多契合,从是久徘徊
笑傲风前榻,歌停月下杯
却忧鲈正美,归兴又将催
才瞑便??,凭陵若骋能
策躯不自爱,利口向人腾
查古诗
搜索
涿州道中录野人语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我行范阳道,水次遇老叟。
时当孟冬尽,破褐露两肘
。
邂逅一咨诹,向我再三剖。
哭言水为沴,天意苦难究。
今年六月间,一日夜当丑。
山水从西来,声若万雷吼。
水头高十丈,没我堤上柳。
手指官路旁,瓦砾半榛莽。
昔有十数家,青帘市村酒。
人物与屋庐,平明荡无有。
水面沈沈来,忽见铁枢牖。
数日得传闻,水蚀紫荆口。
老稚随波流,积尸比山阜。
远近皆汤汤,昏垫弗可救。
如此数月馀,乃可辨疆亩。
下田尽沮洳,高田剩稂莠。
农家一岁计,不复望升斗。
官府当秋来,催租不容后。
嗟嗟下小民,命在令与守。
更有观风使,仰若大父母。
见此如不闻,恐或坐其咎。
我民千馀人,血首当道叩。
始获免三分,有若释重负。
奈何急馀徵,日日事鞭殴。
夫征又百出,一一尽豪取。
悲哉一村中,窜者已八九。
老夫家无妻,一儿并一妇。
两孙方提携,尽可慰衰朽。
岂期天不吊,一旦遂穷疚。
一儿水中没,一妇嫁邻某。
两孙鬻他人,偿官尚难勾。
老身自执役,有气孰敢抖。
反羡死者安,苦恨生多寿。
诏书开赈济,奉者有贤否。
终为吏所欺,此食亦难就。
与其馁填壑,不若举身走。
一饱死即休,宁复念丘首。
呼天一何高,呼地一何厚。
我闻老叟言,垂涕者良久。
恭惟天子圣,化泽被寰囿。
声色弗自御,游畋敢谁诱。
稼穑深所知,真如古明后。
庶徵岂不谙,一变故非偶。
无乃诸皋夔,此责当敬受。
谁谓斯民痛,不可事焫灸。
我亦食人禄,深惭结朱绶。
岂无致泽心,无地可藉手。
立马野踟蹰,悲风动林薮。
诗句欣赏
MORE+
长安少年太巧宦,依倚权门何事无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失策始就公府辟,得意岂领蛮夷符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尔今折腰揖下吏,我更掩泣临穷途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奇数能令遇合变,美才常被功名愚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武溪毒淫须自爱,九重沈深不可呼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忆昔终军击南越,乡里小儿何其粗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荒服尽沾大汉德,单车入郡歌来苏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固知永宁之州才如斗,天子求贤三辅图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傥有徵书到迁客,五马好过秦罗敷
出处:
送永宁许使君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忆昔胡尘暗蓟门,六军如云集阙下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天子授钺临轩槛,宜阳王公其人者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风流旧出城朔方,简在新除大司马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是时将帅实跋扈,倾耳履声入北斗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引经答诏动称意,草檄提兵常在手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帝力自堪制阃外,股肱佐命吾何有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一从诛乱朝廷清,四海亦重尚书名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看君少年青琐客,汉家今得韦玄成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袖里弹章百不避,囊中谏疏垂欲行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主恩三晋持节使,上党诸侯带砺功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泛槎春度浊漳水,设醴夜宴虒祁宫
出处:
送王给事使潞
作者:
李攀龙
朝代:
明
时当孟冬尽,破褐露两肘。
邂逅一咨诹,向我再三剖。
哭言水为沴,天意苦难究。
今年六月间,一日夜当丑。
山水从西来,声若万雷吼。
水头高十丈,没我堤上柳。
手指官路旁,瓦砾半榛莽。
昔有十数家,青帘市村酒。
人物与屋庐,平明荡无有。
水面沈沈来,忽见铁枢牖。
数日得传闻,水蚀紫荆口。
老稚随波流,积尸比山阜。
远近皆汤汤,昏垫弗可救。
如此数月馀,乃可辨疆亩。
下田尽沮洳,高田剩稂莠。
农家一岁计,不复望升斗。
官府当秋来,催租不容后。
嗟嗟下小民,命在令与守。
更有观风使,仰若大父母。
见此如不闻,恐或坐其咎。
我民千馀人,血首当道叩。
始获免三分,有若释重负。
奈何急馀徵,日日事鞭殴。
夫征又百出,一一尽豪取。
悲哉一村中,窜者已八九。
老夫家无妻,一儿并一妇。
两孙方提携,尽可慰衰朽。
岂期天不吊,一旦遂穷疚。
一儿水中没,一妇嫁邻某。
两孙鬻他人,偿官尚难勾。
老身自执役,有气孰敢抖。
反羡死者安,苦恨生多寿。
诏书开赈济,奉者有贤否。
终为吏所欺,此食亦难就。
与其馁填壑,不若举身走。
一饱死即休,宁复念丘首。
呼天一何高,呼地一何厚。
我闻老叟言,垂涕者良久。
恭惟天子圣,化泽被寰囿。
声色弗自御,游畋敢谁诱。
稼穑深所知,真如古明后。
庶徵岂不谙,一变故非偶。
无乃诸皋夔,此责当敬受。
谁谓斯民痛,不可事焫灸。
我亦食人禄,深惭结朱绶。
岂无致泽心,无地可藉手。
立马野踟蹰,悲风动林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