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刁约
刁衎
刁麟游
刘{王曳}
刘一止
刘三
刘三吾
刘三嘏
刘三戒
刘三才
刘世仲
刘世珍
刘世瑞
刘东父
刘东里
刘丞直
刘中
刘中柱
刘丰禄
刘丹
刘义庆
刘义度
刘义恭
刘义隆
刘之才
刘之翰
刘之遴
刘乙
刘云
刘云琼
精选古诗
傅岩操
渭滨操
门有车马行
江南曲
短歌行
鸡鸣
紫骝马
从军行
古诗名句
始悟方壶醉里涂,复讶商公兴时作
竹涧堂临溪水滨,龙门墨客问通津
相逢大醉仙家酒,戏墨持归鹤上人
鹤上仙人与山好,每见此山应绝倒
云断嵩丘少室閒,龙鸣华顶天台早
我亦平生苦爱山,尘缘未割竟何颜
愿随飞落花源去,一见秦人遂不还
我昔维舟东上潭,见君家住岐阳南
查古诗
搜索
予昔与孟思鲁参戎事于三衢监司宋公幕府及兵溃得间道还乡遂归休之志故历叙之
作者:
刘炳
朝代:
明
嗟嗟汉燧昔沉耀,横流版荡糜中畿。
鬼母啼烟赤电走,天狗堕地金石飞。
志士勤王涕沾臆,义旆悬云昭白日。
剑击风云向夜悲,楫誓山河仰天泣。
君当少年功节殊,短衣倒骑生马驹。
蛮笺草檄墨惨淡,宝刀斫血腥模糊。
奏凯对花歌窈窕,量沙卧雪宿?毹。
运筹制胜常轻敌,凭轼降城不顾躯。
幕泛碧油陈雅乐,漏残银烛合兵符。
孤军转战经千里,萧条榆塞尘沙起。
秦树关河落日低,汉营鼓角西风里。
婺女妖氛压断墙,严滩杀气连重垒。
羽书援绝斗兵稀,古道行人畏蒺䔧。
霜衔白骨饥乌下,秋入金疮败马嘶。
虞姬帐下将军死,公子门前壮士归。
去国共怜王粲赋,望乡同拟杜陵诗。
壮志无成还故里,城西茅屋苔痕紫。
钩帘听雨更焚香,柱笏看云时隐几。
自信胸澄渤海清,宁怜气与嵩华比。
破浪谁擒北海鳌,穿林学射南山雉。
笑傲行将下泽车,经纶懒取圯桥履。
草荒三径掩衡门,旧事相逢不忍论
。
两鬓缁尘销岁月,一双蜡屐信乾坤。
湖上雨晴飞落木,与子登临散幽独。
杖藜出郭踏江沙,一笑寻僧看脩竹。
诗句欣赏
MORE+
学诗兼学礼,早作好男儿
出处:
隆孙诞日四周岁矣渐解人事可爱诗以志焉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分沗丝萝辱爱多,可胜近况抱微疴
出处:
寄饶景德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乐天知命尝闻教,晚节尤宜养太和
出处:
寄饶景德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茅屋鸡声梦觉时,仓皇扶病着朝衣
出处:
贺圣节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恍思承诏明光日,咫尺天威拜玉墀
出处:
贺圣节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四顾荒山总阒然,忽开云雾睹青天
出处:
晓枕偶成绝句奉赠吕中良父子指示罗原冈先陇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伊谁施此回生力,细写荆溪父子贤
出处:
晓枕偶成绝句奉赠吕中良父子指示罗原冈先陇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贻厥云仍百世谋,青山绿水兴悠悠
出处:
诸生助移大门诗以劳焉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寒泉细汲芸窗砚,各赋新章答胜游
出处:
诸生助移大门诗以劳焉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正愧道迷前圣统,何期朋误远方来
出处:
除夜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小陂风雪当深夜,细劝虚堂守岁杯
出处:
除夜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虚度流年七十三,强颜北望又朝参
出处:
元日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空怜蘧瑗知非晚,欲共何人话指南
出处:
元日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日亲黄卷坐忘疲,夜拨寒炉卧更迟
出处:
教诸孙诵诗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淡淡生涯随分足,诸孙同唱老夫诗
出处:
教诸孙诵诗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伐木年年结构劳,常怀良法在甄陶
出处:
小陂东桥成诗以劳众力云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忽看胜迹留千载,十日辛勤赖尔曹
出处:
小陂东桥成诗以劳众力云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江湖总别四三秋,偶向文昌话旧游
出处:
余李二生来访文昌庵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好记行云流水趣,各期努力绍前脩
出处:
余李二生来访文昌庵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停午平塘爨,森森竹树居
出处:
午爨平塘
作者:
吴与弼
朝代:
明
鬼母啼烟赤电走,天狗堕地金石飞。
志士勤王涕沾臆,义旆悬云昭白日。
剑击风云向夜悲,楫誓山河仰天泣。
君当少年功节殊,短衣倒骑生马驹。
蛮笺草檄墨惨淡,宝刀斫血腥模糊。
奏凯对花歌窈窕,量沙卧雪宿?毹。
运筹制胜常轻敌,凭轼降城不顾躯。
幕泛碧油陈雅乐,漏残银烛合兵符。
孤军转战经千里,萧条榆塞尘沙起。
秦树关河落日低,汉营鼓角西风里。
婺女妖氛压断墙,严滩杀气连重垒。
羽书援绝斗兵稀,古道行人畏蒺䔧。
霜衔白骨饥乌下,秋入金疮败马嘶。
虞姬帐下将军死,公子门前壮士归。
去国共怜王粲赋,望乡同拟杜陵诗。
壮志无成还故里,城西茅屋苔痕紫。
钩帘听雨更焚香,柱笏看云时隐几。
自信胸澄渤海清,宁怜气与嵩华比。
破浪谁擒北海鳌,穿林学射南山雉。
笑傲行将下泽车,经纶懒取圯桥履。
草荒三径掩衡门,旧事相逢不忍论。
两鬓缁尘销岁月,一双蜡屐信乾坤。
湖上雨晴飞落木,与子登临散幽独。
杖藜出郭踏江沙,一笑寻僧看脩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