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张金度
张金镛
张釜
张釴
张鈇
张鉴
张鍊
张钥
张钦敬
张铉
张铭
张铸
张锡
张锡命
张锡怿
张锡爵
张锡祚
张锡龄
张锷
张镃
张镆
张镇初
张镇孙
张镒
张镖
张镛
张镠
张问
张问安
张问政
精选古诗
采莲歌五首
寄钱太守索竹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古诗名句
吉凶消长何须问,已悟先天造化机
种得灵苗数十畦,暖风吹动绿云移
频锄慎莫辞劳倦,凋瘵苍生久望医
江上群山翠欲流,山腰江阁更清幽
登临一啸留题去,山远江空谁唱酬
云树迢迢隔故园,与君何日叙寒暄
春来惯作思乡梦,几度曾飞到雪轩
琴川才子人中杰,慷慨风流信少双
查古诗
搜索
自画山居图歌赠宜春朱隐君
作者:
虞堪
朝代:
明
朱侯有隐居,乃在宜春间。
东游久未已,浩荡忘其还。
山川神气具在眼,穷幽赜隐知何限。
黄河之源出昆崙,千里万里盘旋屈折支天根。
自从开辟分九州,大噫嘑噏生气浮。
绵延亘接无尽头,奔澎不息入海流。
海门限水回蛟蜃,碣石排风驻马牛。
从此山川极瓯越,秦王之石禹王穴。
朱侯朝览赤城霞,暮看山阴雪。
山阴溪中钓鱼者,旧庐亦在青城下。
胸中丘壑浑天成,手把风云自挥洒
。
窅霭外鸿濛前来龙起伏,顷刻真宛然。
长松古桧亦偃蹇,不似草草生风烟。
朱侯长相见,谈笑共刮目。
脱屦白石上,沧浪歌濯足。
爱山之癖奈侯酷,聊以寻幽画苑屋。
青山隔溪转,白云就檐宿。
不短挂猿藤,颇长栖凤竹。
画成送侯当早归,越来溪傍花正飞。
春山蕨长荠菜肥,何待满树风雨钩辀啼。
朱侯朱侯此别勿叹惜,一饭劝君当努力。
但将鸡犬深入云,莫管桃花尽狼籍。
此画挂向草屋壁,读书万卷守勿失。
从教门前泥潦三尺深,深掩柴门莫轻出。
诗句欣赏
MORE+
名家最是萧居士,往往名山衲子称
出处:
寄赠泰和萧子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压卷爱摹螭钮玺,包经多剪鹄文绫
出处:
寄赠泰和萧子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千奴收橘供徭役,五老登峰作近朋
出处:
寄赠泰和萧子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世好不曾逢道貌,自来文体识庐陵
出处:
寄赠泰和萧子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从来祀典尊南渎,古庙森森肃海滨
出处:
谒南海神庙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波影贴旗皆翠羽,日光浮瓦是鱼鳞
出处:
谒南海神庙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廊搥铜鼓雌雄应,船指针盘子午亲
出处:
谒南海神庙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身著短蓑来一拜,读碑犹识奉差人
出处:
谒南海神庙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堪悲堪仰事无穷,三十年来旧梦中
出处:
梦兄文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见老岂因埋血久,呼兄不省易名同
出处:
梦兄文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棠花寂寞开当夜,渚雁缡褷叫向风
出处:
梦兄文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他日众看惟庙貌,壁灯犹闪半窗红
出处:
梦兄文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诗名重译处应闻,四十休嗟未策勋
出处:
屈翁山归自雁门有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边草亦沾兰芷气,陇禽皆学凤凰文
出处:
屈翁山归自雁门有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座擎匕首看豪客,车持流苏载细君
出处:
屈翁山归自雁门有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归到陆生祠畔歇,开装飞出华山云
出处:
屈翁山归自雁门有赠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桄榔里外薛萝阴,隔一溪居便自深
出处:
访李生池馆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书屋总抛蔬地置,诗人多过板桥寻
出处:
访李生池馆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閒书野事收山叶,偶唤家僮聚水禽
出处:
访李生池馆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多少名流空眼底,得无迂拙属知音
出处:
访李生池馆
作者:
陈子升
朝代:
明末清初
东游久未已,浩荡忘其还。
山川神气具在眼,穷幽赜隐知何限。
黄河之源出昆崙,千里万里盘旋屈折支天根。
自从开辟分九州,大噫嘑噏生气浮。
绵延亘接无尽头,奔澎不息入海流。
海门限水回蛟蜃,碣石排风驻马牛。
从此山川极瓯越,秦王之石禹王穴。
朱侯朝览赤城霞,暮看山阴雪。
山阴溪中钓鱼者,旧庐亦在青城下。
胸中丘壑浑天成,手把风云自挥洒。
窅霭外鸿濛前来龙起伏,顷刻真宛然。
长松古桧亦偃蹇,不似草草生风烟。
朱侯长相见,谈笑共刮目。
脱屦白石上,沧浪歌濯足。
爱山之癖奈侯酷,聊以寻幽画苑屋。
青山隔溪转,白云就檐宿。
不短挂猿藤,颇长栖凤竹。
画成送侯当早归,越来溪傍花正飞。
春山蕨长荠菜肥,何待满树风雨钩辀啼。
朱侯朱侯此别勿叹惜,一饭劝君当努力。
但将鸡犬深入云,莫管桃花尽狼籍。
此画挂向草屋壁,读书万卷守勿失。
从教门前泥潦三尺深,深掩柴门莫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