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刘逴后
刘逸生
刘遁
刘道昌
刘道民
刘遵
刘遵古
刘邈
刘邦
刘邦彦
刘邺
刘郇伯
刘郛
刘鄂
刘醇骥
刘采春
刘金坛
刘鉴
刘钦翼
刘钰
刘铁冠
刘铄
刘铉
刘铎
刘铭
刘铭传
刘铸
刘锜
刘锡
刘锡五
精选古诗
绯桃次韵同前
万竹林为鹤砂于廷立赋
九日次韵
张林泉九日寄诗次韵荅之
新寒写怀次韵
壬申十二月廿九日林泉抱拙伯仲万山别驾同宿三味轩得何字
立春次韵
雨窗会饮分韵得鸡字
古诗名句
偶然行李对寒碧,忆得故园惊岁阴
枕上秋岚吹醉梦,门前沙鸟立清深
个中须著翛翛玉,落日微风伴我吟
梦里潭光翠欲流,何时春水一虚舟
吾庐相见扶疏树,宦意浑如浩荡鸥
闻道西山明酒面,应无外物到眉头
别来谁唱惊人句,十里珠帘有莫愁
雪晴松顶玉斓斑,晓眼清于化鹤山
查古诗
搜索
赠叶原静游雁荡归金陵兼呈大司马乔公
作者:
顾璘
朝代:
明
汎览名山图,雁荡天下奇。
天吴举蓬岛,乱掷沧海湄
。
巉岩老蛟脊,诘曲盘桃枝。
攒峰蔽青冥,星斗昼陆离。
灵湫倒银汉,六月飞寒澌。
仙人隐洞府,玉简灵文垂。
白石充糇?,紫芝可疗饥。
凤笙乍缥缈,鹤驾时逶迤。
绿髓苟未变,丹梯讵能窥。
叶子道者流,夙禀烟霞姿。
去冬游武夷,未惬心所期。
今春策短杖,直往了无疑。
天台逢李生,拍手欣相持。
溯流问桃水,探穴寻仇池。
俯瞰不测渊,仰凌万仞危。
端坐天柱峰,要观日出时。
扶桑射东影,瞥见苍龙?。
太湖仅一勺,匡庐忽平夷。
呼酒酹苍梧,凤鸟来何迟。
浩浩浙江涛,伍胥今谓谁。
桃花落已尽,芳草含碧滋。
啼莺劝客饮,正与烟花宜。
满举白玉斗,吞却东南陲。
坐觉方寸间,云峤相撑支。
归来回风亭,目光如玻璃。
磈磊作奇画,琳琅吐新辞。
颠倒雷电走,苍茫神怪悲。
十日说不辍,齿颊生凉飔。
四座烦郁散,听者俱忘疲。
灵秘自此泄,海若安能私。
还拜大司马,请陈贱子诗。
定知㠝岏势,纵横列阶墀。
迢递金银阙,梦寐如见之。
谢客休挂席,孙公应解颐。
何必举五岳,高下论等差。
至乐有同好,难与俗子知。
诗句欣赏
MORE+
苍松冠其阳,灵芝蔽其阴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蟠地下冥漠,干云上萧森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凉飙飒然至,清籁时自吟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幽响振虚谷,秀色滋远林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丹山有奇乌,昆崙有珍禽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羽翼何葳蕤,翻飞此岖嵚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交鸣泬寥外,共栖苍翠深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离离啄佳实,??和好音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坐阅岁时久,岂为霜霰侵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桃李发春墟,容冶竞追寻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夫容亦窈窕,媚此秋江浔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时至岂无华,岁寒难比心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猗猗诚为美,亭亭良所钦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因之赋淇澳,永言谐素襟
出处:
修竹诗寄沈公辅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我昔居陇亩,荷锄事躬耕
出处:
耕读堂为陈德庸赋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抱膝吟梁父,而遗十载名
出处:
耕读堂为陈德庸赋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谷云遇长风,吹之入太清
出处:
耕读堂为陈德庸赋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雨露承恩泽,日月回光荣
出处:
耕读堂为陈德庸赋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衔环徒虚报,素餐空愧情
出处:
耕读堂为陈德庸赋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朅来识夫子,卓荦南中英
出处:
耕读堂为陈德庸赋
作者:
王洪
朝代:
明
天吴举蓬岛,乱掷沧海湄。
巉岩老蛟脊,诘曲盘桃枝。
攒峰蔽青冥,星斗昼陆离。
灵湫倒银汉,六月飞寒澌。
仙人隐洞府,玉简灵文垂。
白石充糇?,紫芝可疗饥。
凤笙乍缥缈,鹤驾时逶迤。
绿髓苟未变,丹梯讵能窥。
叶子道者流,夙禀烟霞姿。
去冬游武夷,未惬心所期。
今春策短杖,直往了无疑。
天台逢李生,拍手欣相持。
溯流问桃水,探穴寻仇池。
俯瞰不测渊,仰凌万仞危。
端坐天柱峰,要观日出时。
扶桑射东影,瞥见苍龙?。
太湖仅一勺,匡庐忽平夷。
呼酒酹苍梧,凤鸟来何迟。
浩浩浙江涛,伍胥今谓谁。
桃花落已尽,芳草含碧滋。
啼莺劝客饮,正与烟花宜。
满举白玉斗,吞却东南陲。
坐觉方寸间,云峤相撑支。
归来回风亭,目光如玻璃。
磈磊作奇画,琳琅吐新辞。
颠倒雷电走,苍茫神怪悲。
十日说不辍,齿颊生凉飔。
四座烦郁散,听者俱忘疲。
灵秘自此泄,海若安能私。
还拜大司马,请陈贱子诗。
定知㠝岏势,纵横列阶墀。
迢递金银阙,梦寐如见之。
谢客休挂席,孙公应解颐。
何必举五岳,高下论等差。
至乐有同好,难与俗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