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丁氏
丁求安
丁注
丁泰
丁浚明
丁淑媛
丁清度
丁渥妻
丁澎
丁瀚
丁炜
丁煐
丁玉藻
丁瑜
丁瑜(静娴
丁申
丁白
丁石
丁祖荫
丁立中
丁立诚
丁竦
丁竹岩
丁维时
丁羲叟
丁翼
丁耀亢
丁臣
丁荣
丁蓉绶
精选古诗
闻谭一元讣音
过大荆驿次韵二首
过大荆驿次韵二首
寿刘别驾尊翁九十有一
无酒
忆归二首
忆归二首
到象州
古诗名句
善病胡为尔,清斋药饵催
潮怜枚叔对,露惜马卿才
湖海身偏靳,文章老自猜
还将呕心句,次第为君裁
遥怜伏枕处,咄咄向何人
春色从教负,朋情转自真
莺花若下酒,烟雨霅溪纶
不独能憎达,穷来妒汝身
查古诗
搜索
赠别内兄伯雨
作者:
李舜臣
朝代:
明
朔风一何劲,飘然江上吹。
江南一夜梅花发,积雪朝看亦满墀。
雪色梅花两相映,都门无处无芳径。
一尊携酒远来此,望里青山道傍水。
与君同生渤海域,君家淄南我淄北。
少年弄笔竞为文,一日称名俱可识。
遭时吾忝尚书郎,已复君称宰邑良。
功能不独明廷最,公等今扶汉道昌。
赫赫留朝六补阙,从此官论青锁月。
四海流传贾谊书,千秋如未欧阳没。
而我迂愚世所嗔,纷纷情态后来新。
不能东耕避贤者,空复南冠学事人
。
蓬鬓沙颜谁复怜,遥山瘴水昨来旋。
东城并马是何日,南国啼莺二月天。
杨柳青青大江涘,江流浩浩思归子。
君行过阙觐衣裳,吾继还乡问桑梓。
云里长松碧石枝,朝来满树绿萝丝。
丝萝讵拟今如是,天马由来众不知。
犹及观涛八月回,况复登高九日杯。
黄花入手便芳馥,清江照人无尘埃。
儒宫旧在鸡鸣麓,谏垣能枉鹿头毂。
无数名山许共行,不时绿酒欢方逐。
谓来相逢得相守,岐路惊人又分手。
客中孤游空我情,海上殊观尽君有。
宾还宴罢东将去,此际看君空百虑。
过鸟交啼把袂前,归云故绕翻旌处。
男儿所至要名成,不须别泪纷纷倾。
煌煌为良二千石,台鼎他年在此行。
诗句欣赏
MORE+
橹声入夜难交睫,月子篷窗挂一钩
出处:
朱都宪见游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寻常折简也须来,敢道蓬门不浪开
出处:
奉谢朱都宪诚庵先生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自古公卿贤可事,如今草莽愧非才
出处:
奉谢朱都宪诚庵先生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神雷莫炒泥涂蛰,春信潜回琥珀杯
出处:
奉谢朱都宪诚庵先生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俯仰乾坤无可谢,细留双眼看三台
出处:
奉谢朱都宪诚庵先生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玉笥山前偶濯缨,罗浮亭子向君成
出处:
玉笥罗浮亭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未辜东莞人留诺,共爱金牛老结盟
出处:
玉笥罗浮亭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已付行藏同涧水,肯教魂梦愧山精
出处:
玉笥罗浮亭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铁桥四百峰前路,双眼须君更放青
出处:
玉笥罗浮亭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一代文星落两间,秋云黯黯夜漫漫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孤舟握手人何在,五月来书墨未乾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天地留情须挂剑,江湖去梦已凭棺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千年目击先生面,还有网常一疏看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进亦何惭退不疑,一峰盖世作男儿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暂留翰苑非无地,却向金牛不尽期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盎壤岂胜今日意,莺花又展去年诗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婆娑一醉春风酒,尚忆芗城嘱别时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莼鲈一箸尚休官,何处清风有状元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梦破孤舟看野水,酒醒残月坐丘园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寻常烟雨春芳歇,三四儿孙玉树存
出处:
挽罗一峰先生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江南一夜梅花发,积雪朝看亦满墀。
雪色梅花两相映,都门无处无芳径。
一尊携酒远来此,望里青山道傍水。
与君同生渤海域,君家淄南我淄北。
少年弄笔竞为文,一日称名俱可识。
遭时吾忝尚书郎,已复君称宰邑良。
功能不独明廷最,公等今扶汉道昌。
赫赫留朝六补阙,从此官论青锁月。
四海流传贾谊书,千秋如未欧阳没。
而我迂愚世所嗔,纷纷情态后来新。
不能东耕避贤者,空复南冠学事人。
蓬鬓沙颜谁复怜,遥山瘴水昨来旋。
东城并马是何日,南国啼莺二月天。
杨柳青青大江涘,江流浩浩思归子。
君行过阙觐衣裳,吾继还乡问桑梓。
云里长松碧石枝,朝来满树绿萝丝。
丝萝讵拟今如是,天马由来众不知。
犹及观涛八月回,况复登高九日杯。
黄花入手便芳馥,清江照人无尘埃。
儒宫旧在鸡鸣麓,谏垣能枉鹿头毂。
无数名山许共行,不时绿酒欢方逐。
谓来相逢得相守,岐路惊人又分手。
客中孤游空我情,海上殊观尽君有。
宾还宴罢东将去,此际看君空百虑。
过鸟交啼把袂前,归云故绕翻旌处。
男儿所至要名成,不须别泪纷纷倾。
煌煌为良二千石,台鼎他年在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