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苏小娘
苏小娟
苏小小
苏尚劝
苏履吉
苏嵋
苏州刺史
苏平
苏广文
苏庄
苏应旻
苏应机
苏庠
苏廷魁
苏彦
苏微香
苏德祥
苏志皋
苏恩
苏恭则
苏拯
苏敖
苏方晋
苏日然
苏旦
苏易简
苏春
苏晋
苏景熙
苏曼殊
精选古诗
北京故宫
八达岭
忆迎阳石
和春野居士新岁岐澳画友雅集长沙埔画室之作
庸斋兄属仿云林小景并题
送别春野居士旅游西安
閒居书怀
题画
古诗名句
千秋终不废江河,俯仰兴怀引吭歌
会友以文唯此耳,将红作黑奈之何
云山凤哕清音渺,风雨鸡鸣恶梦多
且幸尚馀诗卷在,如闻灯下又长哦
一株花朵簇成丛,朵朵俱如蜡炬红
似欲尽拚光与热,深情照护白头翁
圆润如珠灿若丹,遐方珍品贮冰盘
浮瓜沉李差堪匹,未及甜中略带酸
查古诗
搜索
乐府变十九首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白莲花,捧世尊。
左跪圣母,右拜神君。
莲花水,浴金盆。
男女行照之,女为后妃男侯王。
金貂罗纨耀两行。
生当踏玉阶,死当坐天堂。
谁为遣汝来,丘太师、周太师,却立那,颜东西。
授汝尺一锦牍,赤白号带两头垂。
但入上谷云中得,好儿郎,因依精兵十万骑,一一衔枚后头随。
天运好反覆,白发所谋私。
反接向市中,号呼众男女,曷不救我为。
救我死者坐天堂,生当踏玉阶。
忽有一书生,众不识为谁。
书生从何来,乃是阙下上书男子,长流关外醉卧阛阓间,夜半缚致之。
桃李种山冈,莲花种湖陂。
刺舟摘莲花,却折桃李枝。
东市标,书生头。
鼓曈昽,使者輶
。
千金赏,万户侯。
道傍跌足涕被面。
中丞封,御史转。
丞相阁中三日宴。
诗句欣赏
MORE+
五云双阙外,去去一关情
出处:
和张黄门玉车舟中晚睡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白日愁将暮,黄河不肯清
出处:
次前韵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谁邀江月色,閒听棹歌声
出处:
次前韵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野鸟高飞去,汀鸥作意迎
出处:
次前韵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伊予惭负汝,相对若为情
出处:
次前韵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忽漫相逢是别筵,南游花柳塞云烟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匡衡抗疏功名薄,张旭三杯草圣传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万里秋风吹锦水,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明光起草人所羡,复道重楼锦绣悬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赤甲白盐俱刺天,云安县前江可怜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路经滟滪双蓬鬓,燕蹴飞花落舞筵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万里相逢贪握手,百壶那送酒如泉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更为后会知何处,迟日徐看锦缆牵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高才仰望足离筵,献纳司存雨露边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顾我老非题柱客,将诗不必万人传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思家步月清霄立,肺病几时朝日边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朱绂即当随彩鹢,杜陵韦曲未央前
出处: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采莲处处杂菱菰,时或维舟隐岸蒲
出处:
过南旺与玉车游蜀山湖湖中逢檀季深季明二昆仲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人在空中山有蜀,天开岛外镜为湖
出处:
过南旺与玉车游蜀山湖湖中逢檀季深季明二昆仲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鱼从举网皆堪脍,酒自如泉不用酤
出处:
过南旺与玉车游蜀山湖湖中逢檀季深季明二昆仲
作者:
唐伯元
朝代:
明
左跪圣母,右拜神君。
莲花水,浴金盆。
男女行照之,女为后妃男侯王。
金貂罗纨耀两行。
生当踏玉阶,死当坐天堂。
谁为遣汝来,丘太师、周太师,却立那,颜东西。
授汝尺一锦牍,赤白号带两头垂。
但入上谷云中得,好儿郎,因依精兵十万骑,一一衔枚后头随。
天运好反覆,白发所谋私。
反接向市中,号呼众男女,曷不救我为。
救我死者坐天堂,生当踏玉阶。
忽有一书生,众不识为谁。
书生从何来,乃是阙下上书男子,长流关外醉卧阛阓间,夜半缚致之。
桃李种山冈,莲花种湖陂。
刺舟摘莲花,却折桃李枝。
东市标,书生头。
鼓曈昽,使者輶。
千金赏,万户侯。
道傍跌足涕被面。
中丞封,御史转。
丞相阁中三日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