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欧阳铉
欧阳麟
欧阳龙生
止禅师
正岩
正嵓
正德间妓
正念
正淳
正羞
步元举
步非烟
武三思
武亿
武允蹈
武元衡
武则天
武后宫人
武夷
武夷君
武定桥烈妇
武宣徽
武少仪
武平一
武成
武昌妓
武氏
武氏(文太青妻
武溥
武瓘
精选古诗
寄吴别驾献臣
赠乌文瑞
某昔过淮见平江总戎礼遇甚至都阃王侯厥配陈氏于平江总戎戚也一日过予白沙相与道旧平江今为天下兵马元帅相去万里无由幸会虽隐显殊途然于公之旧德未尝一日忘也因事赋诗托侯为达之诗曰
和答王佥宪乐用
和答王佥宪乐用
和答王佥宪乐用
和答王佥宪乐用
寒江独钓
古诗名句
水落近成浦,沙屯远为洲
网师出文鳜,墨客嘲轻鸥
涂经华林岸,地接秦淮沟
穷塔屹天秀,列廛布城周
河山互联络,龙虎相雄遒
郁葱金焰发,潋滟虹光抽
烟霞压台殿,剑舄集公侯
泮宫共一榻,江树闻鸣鸠
查古诗
搜索
钟室行题淮阴侯传后
作者:
胡应麟
朝代:
明
黄河倒流日东转,地坼天摧钟室晚。
志士千秋空扼腕,谁为淮阴明不反。
忆提利剑追重瞳,邂逅关前隆准公。
登坛片语定刘项,岂须垓下知雌雄。
井陉战血飞长虹,齐城七十如飘风。
当时楚汉在掌握,磊落千言辞蒯通。
固陵长驱三十万,手挈神器归真龙。
泰山为砺河为带,欲齐伊吕称元功。
宁知隆准猜忌主,畏信雄图如畏羽。
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跸朝行云梦渚。
朝行云梦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
纵虎诚难缚虎易,青冥咫尺飞雷霆。
列侯朝请亦奚忌,隐若大泽居长鲸。
陈豨相过理则有,舍人上变谁当明
。
遂令身首异都市,九族并命咸阳城。
嗟嗟吕姥岂办此,固知汉主行叮咛。
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宁无名。
呜呼季也实凉德,万古愁云吊钟室。
史臣徒赞宽大辞,百代枭雄定谁匹。
君不见三雄死,三吕立。
厕中爱姬人作彘,掌上佳儿血盈席。
天道好还如一日,长信宫深辟阳入。
愧杀长陵一抔土,冢中强魄无颜色。
君不见亚父当年赐骸骨,虞姬效死阴陵侧。
壮士至今犹悼惜,千秋为季宁为籍,嗟乎千秋为季宁为籍。
诗句欣赏
MORE+
日月载愁去,风尘如别何
出处:
别屈翁山次原韵时翁山方赴雁门挈家还里
作者:
麦郊
朝代:
明
太行无易辙,沧海有回波
出处:
别屈翁山次原韵时翁山方赴雁门挈家还里
作者:
麦郊
朝代:
明
去去更相勖,此心遑及他
出处:
别屈翁山次原韵时翁山方赴雁门挈家还里
作者:
麦郊
朝代:
明
夷歌处处唤愁襟,懒向珠林听梵音
出处:
偕黄耀之潘子霖曾笃卿登金紫峰
作者:
张在瑗
朝代:
明
天地不堪还寄傲,江山何意复登临
出处:
偕黄耀之潘子霖曾笃卿登金紫峰
作者:
张在瑗
朝代:
明
谁将桂树仍招隐,肯信桃源可重寻
出处:
偕黄耀之潘子霖曾笃卿登金紫峰
作者:
张在瑗
朝代:
明
且喜一觞时一咏,悠悠天外和龙吟
出处:
偕黄耀之潘子霖曾笃卿登金紫峰
作者:
张在瑗
朝代:
明
地僻故人稀,莓苔多鸟迹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文峰耸日边,宝剑横山侧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陟屺仰功勋,瞻云思竹帛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穷经苦蠹鱼,何日售荆璧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壑外泉声冷,林间鸟韵幽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蝶翻红蓼岸,云涌翠山楼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白露千岩碧,黄花一径秋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月明何处笛,趁入涧溪流
出处:
西湖山居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半幅清言作意裁,如来藏里示莲胎
出处:
送澹师还丹霞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他生念我空中相,此地逢师劫后灰
出处:
送澹师还丹霞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不分月移罗带水,其如秋到雨花台
出处:
送澹师还丹霞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丹霞欲共閒云去,日夕惊心白发催
出处:
送澹师还丹霞
作者:
叶挺英
朝代:
明
会日无多别日多,只今无奈老衰何
出处:
寄黄泰泉
作者:
汤日祥
朝代:
明
志士千秋空扼腕,谁为淮阴明不反。
忆提利剑追重瞳,邂逅关前隆准公。
登坛片语定刘项,岂须垓下知雌雄。
井陉战血飞长虹,齐城七十如飘风。
当时楚汉在掌握,磊落千言辞蒯通。
固陵长驱三十万,手挈神器归真龙。
泰山为砺河为带,欲齐伊吕称元功。
宁知隆准猜忌主,畏信雄图如畏羽。
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跸朝行云梦渚。
朝行云梦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
纵虎诚难缚虎易,青冥咫尺飞雷霆。
列侯朝请亦奚忌,隐若大泽居长鲸。
陈豨相过理则有,舍人上变谁当明。
遂令身首异都市,九族并命咸阳城。
嗟嗟吕姥岂办此,固知汉主行叮咛。
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宁无名。
呜呼季也实凉德,万古愁云吊钟室。
史臣徒赞宽大辞,百代枭雄定谁匹。
君不见三雄死,三吕立。
厕中爱姬人作彘,掌上佳儿血盈席。
天道好还如一日,长信宫深辟阳入。
愧杀长陵一抔土,冢中强魄无颜色。
君不见亚父当年赐骸骨,虞姬效死阴陵侧。
壮士至今犹悼惜,千秋为季宁为籍,嗟乎千秋为季宁为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