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诗人
萧炜
萧炳
萧烈
萧照
萧燧
萧琛
萧琮
萧琳
萧瑟瑟
萧瑱
萧璟
萧璩
萧碧梧
萧磐
萧祐
萧祗
萧立之
萧端澍
萧端蒙
萧竹
萧红
萧纪
萧纲
萧纶
萧绎
萧结
萧统
萧综
萧缜
萧翀
精选古诗
藤作
五原桥
塘园四景回文诗
塘园四景回文诗
塘园四景回文诗
塘园四景回文诗
问汉亭
东皋诗社
古诗名句
飘举上天台,碧桃和露开
太空唯一碧,云过星犹湿
何处是人间,小球瓜样圆
碧桃红荔罗珍味,春在流霞杯子内
与君同自九天回,来作人间仙侣会
月彩星辉常满袂,玉手纤纤曾抚彗
小诗一叶记今朝,同在桃花帘下醉
日边红杏瑶池柳,都是九重天上友
查古诗
搜索
水龙吟 黄昏飞越十八陵
作者:
魏新河
朝代:
当代
白云高处生涯,人间万象一低首。
翻身北去,日轮居左,月轮居右。
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
便消磨万古,今朝任我,乱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间无物,小尘寰、地衣微皱。
就中唯见,百川如网,乱山如豆。
千古难移,一青未了,入吾双袖
。
正苍茫万丈,秦时落照,下昭陵后。
诗句欣赏
MORE+
乘兴来搴楚畹芳,海天旌旆远飞扬
出处: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偶吟鹦鹉临春水,同泛蒲桃对夜光
出处: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玉树两邦联肺腑,瑶华十部富缣缃
出处: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汉南司马惭衰老,多感停车问七襄
出处:
希腊世子俄太子之戚,来同游者,年甚少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矶上严城晚吹凉,淩风壮观补重阳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柳仍婀娜秋生色,荷已离披水吐光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风动白波寒楚佩,梦回青琐在江乡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寒烟去雁穷怀抱,强为群贤一举觞
出处:
九月十九日八旗馆露台登高赋呈节庵孝通伯严斗垣叔峤诸君子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自丑银幡白发人,晴光喜见照城闉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山通佳气犹明雪,江泛柔波已漾春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冠佩渐劳知老至,羽书方急愧年新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悯牛谁诵河东赋,清啸南楼恐不伦
出处: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介甫书颠狂,子瞻书豪纵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穆穆司马公,落墨必谨重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邪异贤亦殊,朝局成一閧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宵磨党碑名,俘掠花石贡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贵贱在公道,残帖今传诵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遗书问九郎,无异鹄鹜讽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忽忆停云帖,书势相伯仲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结体取宽平,挫笔少纵送
出处:
易实甫以司马温公残帖砚见赠乃温公与其侄九承议手劄后半段其眉亦缺数字就残石作砚叶东卿故物翁覃溪刻字题为断碑砚误上有元吾子行印及昌龄印昌龄满洲人乾隆时官学士多藏旧椠本书馀每见之印朱文曰长白敷槎氏李南涧日记载其人疑此为昌龄所刻诸家真迹法帖不详帖何名又不知真迹在何所此其半石也
作者:
张之洞
朝代:
清
翻身北去,日轮居左,月轮居右。
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
便消磨万古,今朝任我,乱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间无物,小尘寰、地衣微皱。
就中唯见,百川如网,乱山如豆。
千古难移,一青未了,入吾双袖。
正苍茫万丈,秦时落照,下昭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