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 拼音:gu
  • 注音:ㄍㄨˇ
  • 部首笔画:5
  • 总笔画:14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
  • 五笔86:FKUC
  • 五笔98:FKUB
  • 五行:
  • Unicode:U+76B7
  • 四角号码:44147
  • 仓颉输入法:GTDHE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
提交资料
  • 皷字拼音(带声调)
  • 皷字笔顺
    横竖横竖折横捺撇横折撇竖折捺
  • 皷组词
    茶皷 河皷 画皷 节皷 雷皷 路皷 齐皷 土皷 鼍皷 蛙皷 悬皷 鱼皷 钟皷之色 钟皷楼 钟皷
  • 与皷相关的成语
  • 基本解释

    gǔ   ㄍㄨˇ ◎ 古同“鼓”。

  • 汉语字典

    [①][gǔ][《廣韻》公户切,上姥,見。]亦作“皷1”。亦作“鼔1”。(1)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2)泛指器乐。古代鼓用以节制其他乐器,古人以为群音之长,故称。(3)鼓声。(4)鼓面。(5)钟磬被敲击之处。(6)击鼓。(7)指击鼓使进。(8)敲击或弹奏(乐器)。(9)振动;摇动。(10)泛指敲或拍。(11)挥动;舞动。(12)用风箱等扇(风)。(13)(风吹)使膨胀。(14)凸起;涨大。(15)激发;振作。(16)煽动;蛊惑。(17)鼓吹,抬高。(18)击鼓的乐师。(19)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20)罩在髻外的发饰。(21)古代计时单位。因击鼓报时,故称。(22)古代量器或衡器名。其容量大小或重量轻重说法不一。(23)计量。(24)古称布十匹为一鼓。(25)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以西,为白狄的一支。(26)通“瞽”。参见“鼓説”。

    音韵参考

    [广 韵]:公戸切,上10姥,gǔ,遇開一上模見[粤 语]:gu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皮字部】 皷;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791第36【正字通】俗鼓字。
  •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