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 拼音:si
  • 注音:
  • 部首笔画:4
  • 总笔画:12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ADWR
  • 五笔98:DWRH
  • 五行:
  • Unicode:U+65AF
  • 四角号码:42821
  • 仓颉输入法:TCHML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2541
提交资料
  • 斯字拼音(带声调)
  • 斯字笔顺
    横竖竖横横横撇捺撇撇横竖
  • 斯组词
    阿斯伯格症候群 阿斯伯格综合症 阿比杜斯龙 阿马斯 阿斯提阿那克斯 阿陀斯半岛 阿波菲斯 阿特金斯饮食减肥法 阿斯达 阿尔卑斯山 阿特拉斯 阿姆斯特丹 阿里斯托芬 阿拉伯的劳伦斯 阿喀琉斯 阿耳忒弥斯 阿尔卑斯山脉 埃阿科斯 爱斯基摩人 爱克斯射线 爱克斯光 埃涅阿斯纪 奥斯卡影后魔咒 奥德修斯宫殿 奥斯威辛集中营 傲洛斯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曼帝国 奥斯陆 奥斯卡奖 奥古斯都 奥德修斯 巴斯德 巴勒斯坦 巴巴多斯 白俄罗斯人 白俄罗斯 鲍里斯·戈东诺夫 贝佳斯 贝斯开湾 毕达哥拉斯 比斯开湾 冰斯 波力比阿斯 波斯王子:时之刃 博斯普鲁斯海峡 波斯枣 波斯眼
  • 与斯相关的成语
    朝斯夕斯 歌于斯,哭于斯 赫斯之威 豁然确斯 慢条斯理 慢条斯礼 慢腾斯礼 漫条斯理 斯文扫地 斯斯文文 斯事体大 歇斯底里 浞訾栗斯
  • 基本解释

    sī   ㄙˉ ◎ 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 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 ◎ 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古同“厮”,卑贱。 ◎ 古同“澌”,尽。 ◎ 姓。

    英文翻译

    this

  •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ī  〈动〉 (1)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 同本义 [split]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3) 扯裂 [tear]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4) 分开 [divide]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5) 距离;离开 [leave]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词性变化 sī  〈代〉 (1)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this]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 sī  则。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 sī  〈形〉 (1)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humble;low]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2)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3) 白色 [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 sī  〈助〉 (1) 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of]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2)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be]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3)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function word]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 汉语字典

    [①][sī][《廣韻》息移切,平支,心。](1)析,劈开。(2)分;分开。(3)裂,扯开。(4)离开;距离。(5)白色。(6)厮。卑贱。(7)指仆役。参见“斯役”、“斯養”。(8)厮。互相。参见“斯擡斯敬”、“斯纏”。(9)见“斯須”。(10)为,是。(11)指示代词。此。(12)副词。皆;尽。(13)连词。犹则;乃。(14)助词。犹耳、然。(15)助词。犹之、的。(16)助词。犹是。用于宾语提前的倒装句。(17)助词。诗歌中衬字,无实际意义,亦无语法作用。(18)语气词。用于句末。(19)姓。三国吴有剡县吏斯从。见《三国志·吴志·贺齐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支部心母,sie[广 韵]:息移切,上平5支,sī,止開三平支A心[平水韵]:上平四支[唐 音]:*si?[国 语]:sī[粤 语]:si1[闽南语]:su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下】【斤字部】 斯;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80第04〔古文〕𣂕【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𠀤音私。【說文】析也。【爾雅·釋言】斯,離也。【註】齊𨻰曰斯。【詩·𨻰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箋】維斧可以開析之。【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註】斯,析也。 又【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 又【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𩦡斯柳斯,斯皆辭也。 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 又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 又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又【正字通】雞斯,馬名。商王拘西伯於羑里。太公得犬戎雞斯之乗,以獻。 又波斯,國名。 又姓。【吳志·賀齊傳】剡縣史斯從。 又與鮮同。【詩·小雅】有兔斯首。【箋】斯,白也。今俗語斯白之斯作鮮。齊魯之閒聲近斯。 又與纚同。【禮·問喪】雞斯。【註】當爲筓,纚聲之誤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義同。 又【集韻】斯義切,音賜。【詩·大雅】王赫斯怒。【箋】斯,盡也。【釋文】鄭音賜。 又【韻補】叶新於切。【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卽且,蒲中蛹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集韻】或作撕,亦作廝。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