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常见生僻字解释
鉷
鋐
鍧
閎
閧
闀
闂
闳
霐
霟
鞃
鬨
鴻
鸿
㖓
㢬
㬴
㶹
䀧
䂫
䃔
䆖
䉺
䍔
䜫
䞑
䡌
䡏
䧆
䨎
䩑
䪦
䫹
䫺
䲨
茩
逅
骺
吽
侯
候
厚
后
吼
喉
垕
堠
帿
後
洉
犼
猴
瘊
睺
矦
篌
糇
翭
翵
葔
豞
郈
鄇
銗
鍭
餱
鮜
鯸
鱟
鲎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虣
蚫
袌
裦
褒
褓
襃
豹
賲
趵
鉋
鑤
铇
闁
雹
bǐ
貏
拼音:
bi
注音:
ㄅㄧˇ
部首笔画:
7
总笔画:
15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豸
造字法:
五笔86:
EERF
五笔98:
ERTF
五行:
Unicode:
U+8C8F
四角号码:
26240
仓颉输入法:
BHHHJ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貏字拼音(带声调)
bǐ
貏字笔顺
撇捺捺撇折撇撇撇竖折横横撇横竖
貏组词
与貏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
貏
bǐ ㄅㄧˇ
◎ 〔貏豸〕(山势)渐平,如“陂池貏貏。”
汉语字典
[①][bǐ][bèi][《集韻》補靡切,上紙,幫。][《集韻》部靡切,上紙,並。]见“貏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豸字部】 貏;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202第16
【集韻】補靡切,音彼。【史記·司馬相如傳】陂池貏豸。【文選·李善註】貏豸,漸平貌。 又【集韻】部靡切,音被。義同。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